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中心湾社区,2020年被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全市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两年来,这里开展的每一次民主立法工作,已经成为了这个社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基层立法联系点”催生出的民主立法实践,不仅让“高大上”的立法工作有了更多来自基层的“烟火气”,也让民主的生机与活力融进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组数据:
20+37+352=立法的质量
事实上,中心湾社区除了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确定的“基层立法联系点”,2021年还成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示范联系单位和信息采集站。两年时间里,这里先后完成了20部全国和地方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询工作,其中有37条意见和建议均被采纳进正式公布的法律法规中。
之所以能够高质量完成这些立法意见征询工作,这里的“立法信息采集员”(以下简称“采集员”)队伍起到了关键作用。截至今年5月,中心湾社区“采集员”扩增至352人。并在20个居民区和辖区88家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设置“信息采集点”,打造出了一个涵盖居委会、企业、机关部门、物业小区和群团组织的“信息采集矩阵”。而这些“采集员”不仅有来自社区的热心居民,还有专业的法律人士。让基层“原汁原味”的立法意见精准转化为实用性更强的“法言法语”。队伍建设的“专”和民意收集的“广”,在为立法征询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的同时,也带动了许多新“采集员”开展工作。
朱城是中心湾社区今年新加入的“采集员”,在第一次参与立法意见征询工作的时候,他就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原以为就是拿着笔记本到群众中间去收集意见,没想到群众似乎比我更有经验,提出的问题,自己根本答不上来。”朱城告诉记者,征询意见,并不是简单的问群众提什么,还要学会如何与居民沟通,如何围绕意见征询工作的重点向群众做好解释,更重要的要学会整理归纳。“做好这件事确实不简单。”朱城说。
有了第一次不太成功的经验,朱城决定向老“采集员”们讨教问询。利用社区常态化开展的立法意见征询工作交流漫谈会,朱城遇到的问题很快就被几个“元老级”采集员指明了解决的方向。“不懂就找人问,我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好。”朱城说。
通过老带新,两年来,这里的“采集员”们共收集意见建议767条,梳理汇总上报391条,高质量完成着立法意见征询工作。
一套方法:
“负面情绪也能转为有益的建议”
让民主立法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做到无缝衔接。两年来,中心湾社区探索形成了“三甄三译”六步工作法,同时创新实施“开放式漫谈会”活动形式,以及把立法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开到院坝和楼栋。同时依托设定在群众“家门口”的信息采集点和智慧化党建系统,让征询工作线下、线上实现了整合。
虽然两年的时间里,中心湾社区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立法意见征询工作方法,但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采集员”而言,他们还“修炼”出了“独门秘籍”。
周耿和妻子黄雪莉是“采集员”队伍中的“夫妻档”,为了更好更快地收集立法建议,夫妻俩搞了一个微信群。今年5月,《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稿)》开始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周耿就在微信交流群中介绍了相关内容,并发动大家踊跃参与。“信息发出没多久,群里跟炸开了锅一样,一开始还在提建议,但是后面却演变成了爱狗人士与不养犬群体之间的意见不合”周耿说。
由于当时群里各有各的立场,周耿找准时机,把话语权掌握到自己手上,耐心地向大家解释该部《草案》的设立初衷,并针对其中的内容去收集案例发到微信群中供大家参考。通过不断引导,很快大家心平气和了下来,之前的一些“负面情绪”,也转变成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几天下来,我一共整理归纳出了32条意见建议,通过这件事,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对于一些负面情绪,只要充分的站在他们的角度做好解释和引导,那么也是可以把情绪转化为有益的立法建议。”周耿告诉记者,立法意见征询工作其实就是一种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作为“采集员”,不仅是要帮助开好立法民意的“直通车”,也要努力成为疏导群众负面情绪的帮手,真诚地沟通,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让民主立法更有温度。
一些变化:
民主不只是一张“选票”
在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可以说中心湾社区从“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打开了又一个突破口。两年的时间里,这里始终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让老百姓成为立法“参谋”的同时,基层治理和法治建设更有了深度。
《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是中心湾社区接手开展意见征询工作的首部地方性法律法规。一开始,大家都觉得“立法”是与自己生活扯不上关系的工作,但看到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写进了正式颁布的《条例》中后,大家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立法也可以有来自基层的声音。
中心湾社区作为一个老旧小区,无物业是这里长期以来的“痛点”,但随着社会治理工作的推进,老旧小区源源不断地有了更多的收获感和幸福感,居民自治成了这里最大的亮点。于是,随着《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颁布,这里迅速按照《条例》中的内容完善了社区里的“居民公约”。
而谈起两年来,民主立法给社区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居民蒋新成的感受是居民的法治观念在不断增强,民主决策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
“比如在一些涉及自身利益的民生事项上,大家都能积极地提意见。”蒋新成告诉记者,过去有些居民总觉得提意见就会被认为是“找麻烦”,往往选择避而不谈。而现在,居民能通过各种形式的意见收集平台表达自己的诉求,邻里间有矛盾也能做到以情动人、以法服人。
两年来,这里先后对小区适老化改造、停车场修建等事项开展民主决策,一系列民生工程从一句句意见建议,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以前大家对民主的理解,或许就是一张选票,而现在,大到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小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都能有群众参与。”蒋新成说。
去年10月,周耿在参与《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草案)》的立法信息收集工作时,也对居民的民主意愿所触动。他告诉记者,原以为这一部与大家的日常生活并无太多直接关系的法律法规,居民没有太多参与性,但走进社区去收集时,大家都却能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我整理归纳了13条意见,其中5条被采纳,这充分说明了基层立法联系点成立以来,民主立法对居民法治观念的改变,和他们对民主立法工作的拥护。”周耿说。
除了百姓的转变,实际上两年来,社区的法治文化也在日益鲜明。先后制定“普法菜单”开展法律法规宣讲100余场;开展立法培训6场;打造集休闲、健身、普法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5个。
中心湾社区党委书记张义清总结说,按照“有形、有声、有效”为建设目标,中心湾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已经从探索走上了更高层次的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正在深度嵌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毛细血管”中,也全面、广泛、有机地衔接着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记者 张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