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沙区新闻 > 正文

山洞街道:“家”在社区

发布日期:2022-05-23 19:20
摘要:给你带来最多归属感和安全感地方在哪里?答案中绝对包括家。历时半年,山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终于改造一新。这一天,居民们等了很久,社区工作人员准备了很久。一次小小的改造,聚焦了社区近段时间以来的所有准备和期待。

给你带来最多归属感和安全感地方在哪里?答案中绝对包括家。

历时半年,山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终于改造一新。这一天,居民们等了很久,社区工作人员准备了很久。一次小小的改造,聚焦了社区近段时间以来的所有准备和期待。

“家”的理念 “会客厅”的形象

改造里的凝聚力提升

“这个东西本来是我家里的‘老古董’了,没想到摆在这里还真的有点儿味道。”每次有外人来山洞做客,社区的阿姨们,总喜欢带他们来社区服务中心来坐坐,这里每个物件儿都有故事,其中也包括她们自己的。

2021年,由于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效能,山洞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正式进入改造流程,2022年2月,服务中心主体改造完工,正式进入内部装饰阶段。

内部怎么改?怎么装?不仅牵挂着山洞街道负责人的心,也牵动着社区居民的目光。

“我家那个老收音机感觉放进去也可以。”“你看看这些老照片,全有我们社区以前的样子,好有味道。”“我这是自己做的手工,放进去当个装饰可以不。”……山洞社区常住居民多是“老土著”,大家感情深、关系近,一家有事儿,邻里相帮,这早已成为常情。

这也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改造工作带来甜蜜的烦恼,设计方案几易其稿。最终“家”的理念,“会客厅”的形象逐步成型。

改建完成的山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是用居民们提供的物件打造出主区域,这里满满的山洞记忆、居民记忆。随处设置的桌椅,方便居民休憩。专门设置出街坊邻里的小隔间,方便交流“秘密”。此外,街道还创新性的将社区科普中心融入其中,为居民们打造“游戏”区,让这里成为最优质的“会客厅”。而原先的便民服务工作台,则悄悄的移至门口,开放式的设计,急速缩减的工位,让这里像极了“谈正事儿”的书房。最重要的是,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后彻底对外开放,居民们真正有了聚集地。

“我们不仅仅是在打造新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更多的像在为居民打造一个共同的家,让大家有更多的归属感、安全感。”据社区负责人介绍,改造后的服务中心总面积642平方米,按照“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有认同”的改造目标,已完全改造成为“居民之家”。自社区服务中心投用后,这里成为了山洞社区最受欢迎的地方。

“散”是样子 “聚”成常态

社区基层治理的新探索

开放式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台,仅有三个工位,与之相对应的是11位社区工作人员。急剧减少的工位,意味着社区工作人员要打破传统聚集办公的概念,必须“散”开。

“散”去哪里?目前,山洞社区分为若干个居民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专门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网格自然成为了社区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重心所在地。

“从实际工上来讲,其实大家“散”开工作早已经是事实。”谭玉合,山洞社区书记,据他介绍,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与周围的居民打成一片,了解居民的需求、矛盾,彻底让问题解决在社区,矛盾化解在社区。而今,减少工位的形式,更是强化了这一属性。“核心,其实仍然是更好地了解居民需求,为居民服务,最终把整个社区更好的聚在一起。”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探索正获得大家越来越多的正向回应。

“现在我们熟得很。”于秀萍,山洞社区居民,在她最切身的感受里,现在的社区的网格员,更像自己的邻居,隔三岔五的互相串门,聊家长里短,聊各自难处。这一过程中,社区尽量解决日常困难,如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居民发自内心的表示理解,也愿意和社区一起去努力争取,寻求改变。

最巧妙的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存在,由于它的集散作用,每天都聚集有大量社区热心居民。当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遇到一时难以化解的问题,前往社区服务中心寻求解决方法的时候,大家都会自发的带上耳朵,不自觉的加入劝“和”的行列,这为居民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再一次提供缓冲。

“实际上我们社区的改造,不仅仅是一种表面上形式、结构、装潢的改造,更重要的核心是对我们工作模式和服务质量的升级。”山洞街道负责人表示,改造后的服务中心,突破“柜台”办事模式,实行开放式窗口、阳光式办公,变隔离式办公环境为聚民情、集民智、惠民生的“百姓会客厅”。一方面是切实增强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作用,让居民们能在这里有获得感,归属感,一方面也是打造高质量服务的“阵地”,这个阵地既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体现的具体阵地形象。也是以社区工作人员为枢纽,以高质量为民服务为纽带,共同探索的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其目的,就是让居民们能够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下沉式服务,对社区工作多一分理解与支持,最终选择“聚”在一起,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有矛盾大家一起商量,让矛盾和问题在社区化解。

(记者 裴梓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