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沙区新闻 > 正文

汤家禄:用“古代科技”唤醒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

发布日期:2022-03-01 15:29
摘要:在沙坪坝区中梁镇的“开心农场”里,有这样一个专门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传统技术的研学基地。这里面积不大,但是场地正中摆放的十几个“古代科技”模型却成为了这里的“镇馆之宝”。

在沙坪坝区中梁镇的“开心农场”里,有这样一个专门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传统技术的研学基地。这里面积不大,但是场地正中摆放的十几个“古代科技”模型却成为了这里的“镇馆之宝”。

“立轴式风车”、“水连九磨”、“水力鼓风机”······这些听起来很陌生的名词,如果没有眼前手工制作的模型为参照,你很难在脑海中去构造它原本的模样。这些来源于古人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事实上在作为我国17世纪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一书中都有详细记载。而里面的每一件古代科技和生产工具,对于今年75岁的汤家禄老人而言,不仅耳熟能详,甚至可以称其为“信手拈来”。对中国古代科技如此专注,汤家禄老人给出的答案有两个,一个是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而另一方面他认为这是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文化自信”。

“这是中华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

户籍重庆,但汤家禄老人却操着一口地道的“京腔”侃侃而谈地介绍着自己的手工作品“立轴式风车”。

“纵观全国,现在的很多风车基本上都是欧式的,但是早在汉代,我们就发明了这样一个‘立轴式风车’。”汤老告诉记者,与现在的风车相比,“立轴式风车”不管风从任何一个方向吹来都能使其转动,同时产生的动力通过木轮和木齿驱动二到四个石磨运转。而现在的风车,只能接受一个方向的风来驱动,远不及古人的创造。“这就是我们祖先的智慧。”汤老自信满满地说。

对中国古代科技如此了然于心,这还要从80年代讲起。汤老在离开公安部门以后,他就进入了一个设在永川的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间,研究所接待了不少外宾,而每次外宾来访,研究所都会寻找一些民间工艺品进行赠送。也正因如此,汤老便惊奇地发现很多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手艺人散落在民间,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民间工艺,这一搞就是几十年。在他看来,这些传统的民间工艺是源远流长的民族底蕴,必定有值得挖掘的巨大潜力。

为了去发现这些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技艺,汤老先后走访了重庆、四川、陕西、贵州、江西、浙江等地,通过实地察看和倾听百姓口口相传,他自己手绘了很多古代科技作品,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把这些古代科技按照1:1的比例进行了还原。

通过对古代科技产物的复原,汤老的一系列作品不仅被许多国内专业研究机构重视,同时还颇受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青睐,联系他要求进行学术交流的人一茬接一茬。而这也印证了他最初的想法,中国古代科技必有潜力。此后,汤老更是把《天工开物》一书中绝大部分关于农耕文化的古代科技作品进行了复原,陈列在“开心农场”里的那十几件模型就是其中一部分。

而让汤老更倾注心力要搞“活”古代科技,他还受了一本书的刺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作者潘吉星出版的《天工开物校注及研究》一书发表,当汤老读到其中一部分时便顿感气愤。“明明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技艺,怎么一转成了日本的呢?这完全是在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汤老说。

原来,在《天工开物校注及研究》中介绍古代制糖设备时提到一位日本作者写作了一本名叫《物类品隲》,里面在讲述日本制糖设备时就引用了《天工开物》中“轧蔗取浆图”,并且堂而皇之地把图中穿着汉服的中国人换成了身穿日本和服的日本人,并标注为“鸠溪山人士”。而看到这一段的汤老就难掩心中愤懑,“日本当时都不种甘蔗,还把我们的制糖设备改头换面成他们的,简直是荒唐。”汤老说。

好端端的中国文化被他国窃之据为己有,这让汤老在挖掘传统文化时更注重保护,此后甚至有外宾花高价购买汤老的作品,汤老都婉言谢绝。转而接受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邀请,就自己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研究向大家做深度讲解。“我们国家几千年的文明,特别是在传统农业和农业机械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创造。他们种类繁多、构思巧妙、工艺精湛既是我们在衣食住行上的体现,也是古代先民的勤劳和智慧。这是我们中华文化里浓墨重彩的一笔,需要我们来传承与发扬。”汤老说。

“我希望让更多的孩子得到熏陶”

中国的古代发明有哪些?可能大家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四大发明”。然而仅仅是“四大发明”很难能说中国古代科技能领先世界。这样的答案,汤老在“开心农场”开展教学时总能听到。

依托乡村振兴所带来的“都市田园”近郊游,近年来“开心农场”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跟进产学研“服务”,以提高青少年儿童的劳动实践兴趣,输出特色农业课程。而汤老的“古代科技”研学就是其中一个板块。

事实上汤老在“开心农场”开展“古代科技”教学时间并不长。2021年3月,正在思考如何为青少年传播传统文化的汤老,偶然经别人介绍,从河北沧州来到了中梁镇。他告诉记者,多年在重庆生活的经历,让他再次想回家看看。于是人还没出发,十几件用于教学的古代科技模型就先运往了“农场”。

“我们也是经朋友介绍后才熟知汤家禄老人,也不知道他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开心农场”负责人魏来告诉记者,一开始,只是为汤老提供一个场所,学生们也基本上都只是简单听汤老介绍。在经过进一步沟通后,他和汤老认为还应该把学和做结合起来,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来感受古代科技的魅力,于是为汤老提供了一些用于实践的器材。

“通过这一年多的时间来看,我觉得学生们对古代科技很感兴趣。”魏来介绍说,通过和汤老进一步梳理后,“农场”如今还形成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古代科技教学课程,每一个学生不仅能看能听,还能在汤老的带领下亲手做,提高了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一年多时间以来,农场接待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农业研学活动共计4万余人,他们中极大部分学生都对汤老的“古代科技”课程倍感兴趣。而这其中还有不少是高校的学生,他们有的结合着自己的专业和汤老聊得甚是欢快。

“在我开展教学中,看着孩子们对古代科技好奇的目光,就觉得我像是在把一颗文化的种子种植在他们心里。”汤老告诉记者,有时候学生们会把他的这种“古代科技”称作为一个不明觉厉的“黑科技”,其实就是孩子们好奇心的一种表现。“他们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可能觉得看不懂,甚至还觉得有些奇怪,无非就是在他们的印象中,古代就是落后的,死板的。而这些古代科技对于他们来讲可能就是另外一种认知,但是这些东西偏偏就出现在那个时候,我想这就是学生们产生兴趣的地方。”汤老说。

通过汤老的认真讲解,学生们在掌握这些古代科技的工作原理后,再亲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作品,也就更能体会到古人的那些智慧。而学生们在对古代科技价值挖掘的过程中,也进一步了解了这些科技对于我国农业、工业发展的作用,提升了民族自豪感。

“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我们需要从这些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汤老告诉记者,现在他的心愿就是建一个古代科技博物馆,把那些古人的科技发明1:1的进行复原展陈,并将其中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提取,使之形成一座“桥梁”,拉近青年一代与国家悠久历史和文明的距离,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永久传承,唤醒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当前,沙坪坝正在积极打造‘文化传承示范区’,我相信这一步可以从这里出发。”汤老说。

(记者 张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