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山绿水 > 正文

从点上“盆景”到面上“风景”——沙坪坝区创新社会治理遍地开花

发布日期:2020-04-28 11:43 来源: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
摘要:从点上“盆景”到面上“风景”——沙坪坝区创新社会治理遍地开花

偌大一个城,好大一个家。

在飞速变化的时代,稳定住社会基本面,也就是夯实了城市发展的根基。巩固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面对庞大的社会系统、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何找到那一把走出困境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核心在人,重点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

沙坪坝区以深化“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十项行动为牵引,按照“面上推进+点上打造+点面结合”,摸索治理理念、机制、体系、方法创新,将社会治理点上“盆景”逐渐转变为面上“风景”。

眼睛向下改,联动群众聚起来

疫情散去,回龙坝镇和顺茶馆开馆的消息传遍场镇。

一个茶馆能火爆到什么程度?有人一早就来等开门,“在家多吃一两面,今天就只有看的份!”茶馆里,居民刘德明边说边悠哉地咂一口清茶,思忖片刻,落棋:“将军!”

都说和顺茶馆有点怪,不打麻将却惹人爱。茶馆啥样?楼身高敞,门脸端庄,空间开朗,窗户明亮。茶碗茶壶,充满乡里乡气,条桌条凳,弥漫古色古香。何为和顺?墙上的“和顺茶馆赋”作了详解,但居民说不出个所以然,他们会这样告诉你:“和,就是和气;顺,就是顺心。喝进去的是茶,讲出来的是情理法。走进茶馆里的都是友,笑脸相迎,和睦处之。”

茶馆里有下象棋的、喝茶的、聊天的、做手工的,新老茶客在这里相逢,他们不介意拼桌,也不介意和陌生人交流,这里很市井,也很真实。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回龙坝镇,近十几年来处于大征地、大拆迁、大建设和人口转型、产业转型、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治理面临很大挑战。镇党委书记梁杰回忆,在很长一段时间当中镇里主抓三件事:区里交办的事,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指导村居搞好卫生和治安。“镇街一级职权不多,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对于这一共性问题,沙坪坝区委、区政府早已有所关注。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治理创新,根子在基层。长期以来,基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多个治理主体、治理平台和服务中心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之间缺乏畅通高效的联动机制。

沙坪坝的做法是,借助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探索符合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

2019年,区政法委牵头赴江浙两地学习考察先进经验,会同6个部门开展实地调研20余次,召开专题推进会议10余次,联动投入引导资金200余万元,推动社会治理视角向下、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功能......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基层政府在进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增添了更多的话语权和执行力。

而在具体的统筹中,党的领导始终处于最关键的核心地位。

...

茶馆文娱演出。回龙坝镇供图

以和顺茶馆为例。茶馆首先承担着最基础的休闲娱乐功能,但茶馆又不仅仅是茶馆,这里还融合了司法、综治、妇联、文化、卫生计生等10多个部门的职权,它们被巧妙地表现为“十八道茶点”,过去群众遇到难题、诉求需要跑多个部门,现在只需要进和顺茶馆就行了。反过来,部门开展活动也不需要再上街边巷尾搭台子、发传单,上茶馆就行了。

甚至,茶馆里还设置了接访室,镇领导轮流坐班,再“干精火旺”的居民进去,喝口茶,慢慢讲,多半都能消气。

目前,沙坪坝区已基本完成194个三级综治中心前期建设,实现全域覆盖,1279个基础网格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五员一队”服务管理逐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四梁八柱”愈发牢固。

围绕问题转,带动群众议起来

今年,包括和顺茶馆在内的“样板工程”将向全区推广。

如何在这一过程当中更好地发挥多元治理优势,提高社会组织和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这一课题,尤为被关注。

...

丰文街道“丰文人语议事会”。  沙坪坝区政法委供图

在丰文街道,“丰文人语议事会”制度创立后,通过明确自治问题、多元议事协商、感情化游说和理性化解释、完善和执行方案、公开过程和结果等一系列制度,一个变化显而易见:过去,党员志愿者、楼栋长负责收集诉求,社区干部予以回应,现在,居民更着重讨论一个问题:“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

井口街道宏城名都社区“金点子”邮筒。袁侨偲 摄

在井口街道宏城名都社区,社区设置了“金点子邮筒”,居民将对社区事务的看法写好投进邮筒,年底根据被采纳数和贡献度给予奖励。

...

井口街道宏城名都社区组织居民议事。袁侨偲 摄

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社会高速变化和融合,管理对象越来越复杂,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再像过去一样单靠政府大包大揽,既不实际,也不实惠,其结果群众必定不会满意。

因此,沙坪坝区紧紧扭住“党建引领”核心,在推广中注重集聚合力搭台谱曲,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撬动基层社会的智慧和自治活力。

在双碑街道自由村河区,通过引导居民制定《停车自治公约》,停车难这一“钉子”问题被拔除。在渝碚路街道杨梨路社区,院落文化提升怎么打造,方案全由居民讨论决定。

这一有益探索,将邻里间自发的、松散的互帮互助、自律互律行为固化、长效,让生活环境更加宜居,邻里关系更加融洽,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更具有人文关怀。

创新思路闯,发动群众动起来

放眼全区,以回龙坝“和顺茶馆”、磁器口“六和古镇”、井口“四治同心”、天星桥“四心善治”、丰文“三治经”、“三色歌乐山”等为代表的特色品牌遍地开花,而在当中,石井坡“特钢能人坊”又格外引人注目。

在推动其社会治理的“三驾马车”中,除了组织引领力、社区凝聚力,群众创造力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

“特钢能人”巧手扮靓社区。沙坪坝区政法委供图

由原重庆特钢厂职工和家属构成的团结坝社区,拥有“特钢能人八大坊”,街道以“能人治社”为基本理论,采取“党群干部+专业社工+志愿者”的运作模式,开发了“石井坡e志愿”小程序,通过发布社工项目,居民根据自己的情况认领志愿服务,获得积分,由此不断挖掘“重庆特钢人”的闪光点,让全体居民各尽所能参与到社会治理中。

...

“特钢能人”巧手扮靓社区。沙坪坝区政法委供图

居民的积极性从何而来?通过积分,可以换取各项等值服务,街道每年拿出10万元以上经费作为奖励。同时,联动辖区商超、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网点,将积分转化为可消费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

志愿者美化后的社区环境。沙坪坝区政法委供图

“更重要的是,社区面貌与日俱变,‘网红点’更多,大家就有了自豪感。”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一系列改革让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区域重新恢复了吸引力,“很多人主动把房子换到这里,就是明证”。

...

2019年12月,居民参与社区听证会。沙坪坝区政法委供图

“从社会管理到治理,从治理再到更大的创新,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和顺茶馆”“特钢能人坊”等在内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将向全区推广,加快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

在实施中,将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统揽,突出主题性、融合性、整体性、展示性“四性”特点,做到有阵地、有人员、有规章、有保障、有成效“五有”标准,结合各自实际,加强融合创新,扩大辐射范围,形成带动效应,让社区焕发勃勃生机,成为居民的温馨家园。

(作者: 袁侨偲 谭鑫)

(作者单位: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