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市选拔赛决赛在重庆大学举办,来自重庆市40所高校共184件项目进行了评定,优秀项目将代表重庆参加国家级决赛。在现场展出了很多项目,深受关注。
一个小小的“试剂盒”,能快速测血型和鉴定感染源,来自重庆大学医学院的“BID创检宝”团队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发明的项目。
团队成员胡孝林介绍说,在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坠落、机械伤等导致的创伤人数约6200万人次,其发生率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而一般来说,创伤后死亡有三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为创伤后10分钟内,主要原因为脑、脑干等部位严重创伤引发的即刻死亡,目前临床上暂无有效应对方法;第二个高峰期为创伤后1小时内,主要原因为创伤导致的大出血;第三个高峰为创伤后1-2周,伤口感染引发的脓毒症等是主要原因。现场快速血型鉴定并进行及时输血(第二个高峰)、准确鉴定感染源(第三个高峰),是有效降低创伤死亡率的关键。
现有的血型鉴定技术包括凝集法、凝胶微柱法等,感染鉴别方法包括分离培养法、核酸检测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检测周期长、需要大型仪器、专业人员等瓶颈问题,导致目前市场上缺乏兼具现场快速血型判断、早期感染鉴别的检测试剂。
而创伤一体化检测产品“BID创检宝”,针对创伤后两大死亡高峰的问题,设计出血型快速检测及感染快速检测两个模块。而BID有两个含义,一是Blood grouping and Infection Detection的缩写,说明该产品具有两个模块。而“Bid”这个单词有努力争取的意思,旨在竭力挽救伤员生命,是救命之宝。
胡孝林介绍说,这种方式只需要取1滴血液,滴在二维码ABO血型检测卡上,等待约30秒的时间,即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读取结果。对于创伤后的急救、挽救伤患生命具有重要价值,对于降低创伤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比赛现场,每一所高校的不同团队给大家带来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有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幼儿教育等成果。
来自重庆大学经管学院能源经济专业夏银霜向记者介绍,他们的研究是构建了新的差异指标,并首次用于衡量我国交通碳强度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减排路径;来自第二师范大学的“无意团队”带着可爱的食物模型来到现场,作为学前教育的学者,他们探讨的是劳动教育视角下幼儿园食育课程实施路径研究,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对幼儿劳动素养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重庆大学吴钟影同学所在的团队,带来了无障碍动画扩散机制与路径选择,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特殊群体,用无障碍电影的方式,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
记者了解到,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市选拔赛决赛中,聚集了全市40所高校共184件项目,决赛中专家评委将对所有项目进行专业评定,优秀的项目将代表重庆参加全国比赛。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共同主办,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创新竞赛活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自1989年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举办以来,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
(记者 王小生 赵杰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