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正式挂牌。
一年来,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发挥科创资源富集的优势,狠抓创新主体培育,外引内育、补链成群,落户了一大批科创项目、研发机构,为加快沙坪坝区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趟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
鸽牌变凤牌
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展翅高飞”
位于嘉陵江边的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是沙坪坝区原重点电缆生产企业,2006年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整体搬迁至渝北空港工业园,热闹几十年的厂区寂静下来。如何让这片位于沙坪坝黄金位置的28亩厂区重新产生效益、焕发生机,成为摆在沙坪坝区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区政府找到我们,希望我们能把原鸽牌电缆厂利用起来。当时我们重大设计总院正在为寻找新场地的事情发愁,双方一拍即合,设计创意产业园就这么诞生了。”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2018年5月4日,沙坪坝区和重庆大学正式签订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合作协议,双方约定:由重庆大学负责原鸽牌电缆厂改造,沙坪坝区提供10年免租期。园区计划到2020年前达到500人的设计团队规模,产值达到3亿元,2025年前达到800人规模,年产值8亿元以上。
重大设计创意产业园
“改造不是简单的拆除重建,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机的生长。我们传承‘因势成境,顺势营造’的理念,尊重原有建筑,在尽量延续传统风貌的原则下,结合场地本身的高程,保留园区的古树,优化建筑周边的公共空间。”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重大设计创意产业园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原鸽牌电缆厂迅速脱胎换骨,重新焕发生机。2019年,设计创意产业园签订合同协议金额8.79亿元,到账金额3.41亿元,提前4年完成区、校设定的5年目标,为校地深度融合、共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截至2020年7月,园区引入项目团队15家,吸纳就业创业人员299名。嘉陵江边的“烂坡坡”蜕变为环重庆大学的“金窝窝”,“鸽牌”电缆厂老厂区老厂房里飞出了创新创业的“金凤凰”。
瓷砖变磁场
金沙星座·科创园“聚势谋远”
金沙星座·科创园,位于沙坪坝区滨江路重庆大学老校区旁,原红岩缝纫机厂旧址。
红岩牌缝纫机,曾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当年可谓家喻户晓,是风靡整个山城的畅销品牌,也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乡愁记忆。
上世纪90年代红岩缝纫机厂倒闭,留下占地90余亩的闲置厂房,这里逐渐成为一片杂乱市场,入驻旧厂房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做陶瓷生意的小门店。2014年,区政府牵头提出规划建设金沙星座·科创园,由3家企业联合投资1.7亿元对老厂区进行改造升级,建设创新创业文化产业园区。
在产业发展上,金沙星座·科创园在开园之初就明确提出,鼓励培育发展以创新技术、设计服务、文化传媒、信息咨询、“双创”孵化器等为主的产业格局。为此,区政府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凡是符合产业政策的入驻企业,可获得长达3年的租金补贴。
筑智建就是首批签约入驻的企业之一。这家拥有全国首创数字城市3D-Web智能成像技术的科技型企业,看好西部地区的市场空间,从上海搬到重庆,租下两层楼近2000平方米的场地,并从就近的重庆大学招募了大量土木工程、建设管理、计算机软件等专业的人才。目前正在积极研发建筑信息化模型系统,完成后可对全市建筑信息模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存储,助推数字新基建发展。
目前,金沙星座·科创园已吸引了19家科技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2019年全年营收超过1亿元。未来,金沙星座·科创园还将与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重庆大学设计创业产业园两大园区共享人才资源、产业资源,形成产业功能互补、创新生态互补,补强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提升生态圈能级,实现从传统工业厂区到创新创业园区、再到智慧产业社区的第二次飞跃,金沙星座·科创园也将由原来的“瓷砖”完成向吸引科创资源聚集的“磁场”转变。
80后的舞台
中电光谷·智创园“筑巢引凤”
坐落在大学城富力城2K组团的中电光谷·智创园,是沙坪坝区引入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打造的新型科技产业发展创新平台,是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重点建设项目。园区依托中国电子(CEC)产业资源与中电光谷产业服务体系,围绕高校专业和区域产业特色,以服务重庆大学等高校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为目标,培育区域创新生态。
“智创园的3.5万平方米场地原来是计划用作政府办公,2017年沙坪坝区与我们中电光谷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后就把这3.5万平方米场地让给我们运营。2019年智创园正式开始运营,我们运营团队90%以上都是80后,入驻企业也以80后团队为主,可以说是沙坪坝区少有的以80后为主导的科创园区”,园区运营主任冯涛说。
在这群80后的努力下,园区按照“总部基地+孵化基地”模式,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方向,聚焦智能产业和装备产业,目前园区已获得国家级示范产业促进中心、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产业示范基地、市级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等资质荣誉;已聚集光洋西南研究院等研发平台5家、益模模具等公共服务平台4家,小米华西总部、科德数控、光电工研院重庆分院等科技企业67家,创新氛围十分浓厚。其中,2家企业预计明年初登陆科创板,1家新获评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产值预计将突破1亿元。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大背景下,接下来,光谷·智创园将立足重庆高校优势专业和本地强势产业,重点促进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聚集,着力打造创新机构聚集、高端人才汇集、科技资源云集的“区域科技产业服务平台”,致力成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要创新中心。
成渝一家亲
成渝·同创园“蓄势待发”
2018年,四川互联同创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立带队到沙坪坝区沟通创建创新型人才总部基地。在交流中发现,沙坪坝区作为重庆市科教文化中心,辖区拥有16所高校,学生20余万人。但沙坪坝区企业获取所需科技成果的渠道仍十分有限,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参与企业技术升级的途径仍然较窄,不少科技成果难以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重庆大学2018年授权发明专利620项,成功转让的仅60多项、转化率仅约10%。“我们当即就决定在沙坪坝成立重庆掌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重庆本地的科技成果转移及人才培育项目。”徐立说。
同年,重庆掌灯科技有限公司与沙坪坝区科技局合作,完成了500人的专家信息收集,17个科技成果项目入库,成功转化2个项目,双方合作取得良好开篇。2019年9月,重庆掌灯科技有限公司在重庆市率先开展了技术经理人培训工作。经过3个月的培训,有25名技术经理人获得了结业证书,培养了一批科技转化的专业人才。
今年7月,沙坪坝区科技局再次与四川互联同创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并签订《成渝高校协同创新基地项目合作协议书》,将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共建成渝高校协同创新基地“成渝·同创园”。
据悉,成渝高校协同创新基地项目正式落地运营后,将加强成渝两地之间合作交流,重点推进五大板块内容建设,包括投入500万元,建设成渝人才服务平台、技术经理人交易服务大厅;聚合成渝两地不低于11所高校校友会、校友基金会,设立“成渝校友荟”服务机构;5年转化科技成果总计不低于65个,入驻基地的科技企业不低于15家,总营收不低于6.5亿元;共建川渝联合实验室不低于2个;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直接和吸引投资不低于1亿元。未来,“成渝·同创园”将成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合成都、重庆、广州、上海等地高校和其他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阵地。
(记者 杜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