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教育 > 正文

重庆一中第36个教师节优秀教师系列报道⑥林松:从教十八年 他刻下一本独有的“教育经”

发布日期:2020-09-11 17:10
摘要:每天晚上,林松总会给自己留下半小时的独处时间,梳理一天工作的点滴:课堂是否达到备课预设效果?学生知识掌握度如何?每一位孩子今天是否有异常表现?是否需要联系家长、科任教师各方力量进行前瞻性处理……

夜晚时分,一盏清茶,一人独处,吾日三省其身。

每天晚上,林松总会给自己留下半小时的独处时间,梳理一天工作的点滴:课堂是否达到备课预设效果?学生知识掌握度如何?每一位孩子今天是否有异常表现?是否需要联系家长、科任教师各方力量进行前瞻性处理……

作为班主任,林松时常没有喘息的机会。然而,即使再忙,他每天仍“三省吾身”,在安静的夜晚下,形形色色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才从“隐藏的角落”冒了出来。

“‘忙’的左边是一个心字旁,右边是一个亡,老师面对的是学生,所以再忙,心不能死,总结和反思就显得特别重要。”提及自己多年的“教育经”,这位阅世四十载,执教十八年的语文教师津津乐道了起来,“一个好的班主任,一定是称职的‘父母’,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都了如指掌!”

林松近照

语文就是一门“艺术”

寻书本中的一方“天地”

“你对语文越有感知,你对生活也越有感知。”在林松看来,“语”指的是语言,“文”指的是文字和文化,语文这一学科包含的不仅是言语的教学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可以说,语文就是一门“艺术”。

“比如,语文理解能力很棒,数理化学科的审题能力一般不差;比如正式场合中,即使你与他人私交甚好,也不能随意呼对方小名,这就是说话的艺术。” 语文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对于孩子们成长中的表达、交际、审美等能力都能起到很好地提升作用。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林松常常围绕“语言”“文化”两个方向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在口头、笔尖上更好地表达,引领孩子们去探寻其中的宝藏。而今,这个教学习惯被他延用至现在。

在他看来,学语文就像做纪录片的编剧一样,努力让自己进入语文的情景里,去捕捉、去把握那个气氛、氛围,那股风。然后,从生活、书本的各种素材里最后“剪出”自己所需要学习的知识。

不读书,勿为师。

除了传授学生学语文的方法,作为教师,凡是对生命的价值有所增益的事情,都要尽力而为。面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教师只有不断阅读学习,提升自我,找寻书本中自己的一方“天地”,才能与新时代的“后浪们”有所共鸣,让课堂超越平庸。

就这样,得益于林松的海量阅读“知识库”,一个个立体而又真实,脱离了课本“束缚”的生动课堂走进了孩子的心里……

“松哥老师”和他的“无量快乐”

孕育桃李,是使命也是荣耀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每一个学生都鲜活,都有自己的精彩,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去发现孩子们身上的亮点。”在林松眼里,每位学生都是有着不同背景的独立的个体,由于他们的家庭以及成长经历各有不同,所以塑造出的性格、喜好和习惯也千变万化,因此教育过程必须拒绝简单和程式。

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对于孩子得闪光点要“励”,对于他们身上的一些问题用上“激”,刺激孩子的陋习,冲激孩子的思想、激发孩子的潜力、激扬孩子的美德。总结起来说就是教育要将“激”和“励”有效结合起来。

“但不管是‘激’还是‘励’,‘度’很重要。”用林松的话来说,学生需要夸,但必须有夸的“材料”;夸的频率也不宜过高,夸的方式也要多样化。另外,“激”不是训斥,更不是体罚,“激”需要老师开动大脑,发动智慧,寻找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温而厉,威而不猛,应是一个懂得如何‘激’的老师的最好写照。”

正是因为林松这种“激励有度”的育人方式,但凡他带过的班级,无论是学习还是个人行为,无一例外是传说中“别人的班”,而林松也收获不少“好人缘”,“孩子们就喜欢叫我‘松哥老师’,既亲切又尊敬。”

于林松而言,教育就是他的“无量快乐”,孕育桃李是他作为教师的使命,更是一种荣耀。

教育路漫漫其修远兮

幸与一中成为“同行人”

初来一中时,林松只有22岁,而今他刚满40岁,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可那份教育初心却始终未变。最重要的是,漫漫教育路上,他有幸与一中同行,遇上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人”。

“不同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也有不一样的备课的习惯。然而,每一个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目标:一切为了学生。”林松认为,在教学目标确定的前提下,教育科研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探究不同的教学方式,找到不同学生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因而,在一中就有这样一群“同行人”,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在一中有听课制度,林松时常与同事们互相听课,彼此学习。就林松本人而言,一中很多优秀老师的优秀课堂给了他很多的启发,他在他们的课堂学到了很多。

重庆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一本重庆市通行教材的参编人员,三个重庆市重点课题的主研人员,五次担任重庆一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初中)评委和评课教师,七次为一中青年教师或外地教师举办教育教学专题讲座……阅世四十载,执教十八年,林松一直坚守教学一线,刻下了一本独有的“教育经”。


个人档案:

林松,男,中学高级教师,从教18年,现任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副校长,重庆一中教务处副主任,重庆市首届直属中学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重庆市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论文大赛一等奖,沙坪坝五年教育成果一等奖,重庆一中督导专家组成员,重庆一中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重庆一中班主任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奖并发表;所带班级和学生优秀事迹二十余次被重庆日报、重庆晨报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所带班级中考成绩一直位列重庆市最前列;其已基本形成“以班级社群管理实现学生健康、立体成长”的班级管理理念,并在重庆一中和其他学校交流推广。

(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