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民丰收 > 正文

沙坪坝:产业融合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 让农民在乡村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增收致富

发布日期:2020-05-27 09:00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要让中国广大农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而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探索,把符合农村实际、契合农民需求的产业与相应的二、三产业融合起来,转换农业发展新动能,把农村禀赋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从差异化发展中形成稳定的产业体系,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农村最宝贵的资源是土地,在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让“资源”变“资金”?近年来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和中梁镇,通过实施乡村振兴,鼓励农民自愿、有偿地依法流转土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增收致富,逐步形成了以新型农业为基础、以农耕文化为内涵,以乡村旅游为促进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产业带动产业

特色种植 让园区变景区

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顶梁柱”,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位于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四龙村的“彩云农业休闲观光园”,今年第三批优质水蜜桃已经开始向市场供货。2014年,园区从四龙村三道朝门社村居民手中流转出土地300亩,用于新型农业种植和乡村旅游开发。一开始,由于气候、土壤,再加上管理技术没跟上,引进的桃树苗几乎是“颗粒无收”。

彩云农业休闲观光园。回龙坝镇供图

作为彩云农场的负责人,王学军开始在“有机”上下功夫,他四处打听并邀请农业专家实地指导,重新改良的80亩共7个有机品种的水蜜桃和脆桃在农场种植了下来。通过精心管理,这批桃树结出的果实饱满多汁,其中水蜜桃品种基本上每年的五月起,25天就能采摘一批,成为重庆最早成熟的水蜜桃。“有机种植”这让园区看到了希望,更有了信心,不久还引进特色李子50亩,园区年产业收入突破100万。

为了形成规模化种植,发展产业化经营,提升产品附加值。2017年,农场开始着手对外开展有机农产品采摘活动,邀请游客前来体验农耕文化,把乡村旅游融合进去。以有机水蜜桃为基地,农场硬化了道路,还新建了高标准大棚,种植部分有机蔬菜供游客采摘。农场的再次升级,人力短缺成为了现实。王学军把当地农民召集起来,通过支付工资的形式,将三道朝门社村民引到农场务工。村民刘清海就是当年招入的第一批员工,他告诉记者,通过土地租金和劳动报酬,他一年在这两项上就有好几万元的收入。

看到别人尝到了甜头,当初只愿意靠吃土地租金的一部分村民也加入进来。如今,农场所在地的四龙村三道朝门社,就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农场务工,其中一部分作为临时劳动力,在农场生意最好的5-7月份,村民每天都有150元的收入。

彩云农业休闲观光园。回龙坝镇供图

靠种植新型农业的带动,园区在流转的土地上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延伸了产业链。如今,王学军又开始联动当地村民,准备把乡村旅游的配套设施再次进行完善,荟萃当地乡村的生活元素,向游客提供一种原真性的乡村生活体验。未来,彩云农场将成为集有机水果采摘、乡间民宿、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的现代化农场。把园区变景区,把土地、人力等农村资源变为资金,靠产业卖产品带动当下时髦的乡村游,卖体验、卖休闲。

产业融合产业

让“农文旅”项目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乡村产业兴旺,除了因地制宜还要因势利导,不是所有乡村产业形态都是千篇一律。中梁镇龙泉村的“七彩祥耕开心农场”,近年来依托生态农业,打造了一个集乡间亲子游、乡村文化教学、体验式蔬果采摘、乡村农家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式“农文旅”项目,受到不少城市居民的青睐。

七彩祥耕开心农场。张浩 摄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生态游近年来成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不少农业基地、生态园区、绿色乡村等通过栽种规模化蔬果,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创新旅游业态。而彼此间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形成了新的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增收致富。

2018年,为能把城市居民“引得来”更“留得下”,农场自主开发了“品耕田园农业智慧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上线,标志着农场里的绿色蔬果正式有了互联网的依托,农业产品走向信息化,新的产业开始形成。其中一项就是农场让城市居民来承包菜地,种植不超过四个品种的农产品,并允诺每一个城市“承包商”一年收获600斤。也就意味着一个家庭在一年的周期内每天都能收到1斤多新鲜、绿色的蔬菜,而这些蔬菜,都由农场方统一配送到家,每周至少1次。此外,居民也可以通过系统,实时在线观看农作物生长情况、发送配送需求,也可以利用周末到自己的地里耕作和采摘。从种植、养护到产品收购后统一包装送货上门。农场的一站式服务,在“农文旅”融合下,形成了以“云端农耕”为主的新产业链。

七彩祥耕开心农场。中梁镇供图

现在,农场一年收入在1500万元左右,从只靠种植特色农业搞采摘,到融合文旅,再从融合的过程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当地村民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既得利益者”。对于仅通过流转土地赚取租金的村民来说,看着自家土地上兴建起来的项目如此“吸金”,一开始很不乐意,只要农场扩大规模或者新建基础设施,当地村民就想着法儿“找麻烦”。农场负责人魏来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和当地村民的关系完全是“剑拔弩张”,几乎是“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而原因农场也清楚,就是村民也想加入进来“分一杯羹”。

为此,农场不断和村民沟通,并安排当地村民进入农场就业,把闲置的农村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仅农场的核心员工就有一大半是当地村民,在变身为现代化服务型农民后,通过工资,村民一年可增收4万元左右。不仅如此,农场还鼓励周边农户经营差异化农家乐,所谓差异化,就是让每一家开发不同的特色菜品供游客选择,把选择权交给游客,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竞争。此外,村民还可以把自家的家禽通过“品耕田园农业智慧管理系统”进行线上销售;村民也可以成为雇佣工人,加入农场的配送链;建议村民平整自家院坝作为游客临时停车场等方式帮助村民拓宽渠道、增加收入。魏来告诉记者,农民在此基础上一年差不多还能增收15-20万元,而靠农场自身的发展去带动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在农场的基础上引导村民对农场基础配套设施进行有利补充,农民看到了实效,才会从心里认可新型产业、乡村振兴才会有更多的群众基础。

七彩祥耕开心农场。中梁镇供图

钱包鼓起来了,村民不再“扭着农场闹”。而是从自身观念上改变认知态度,谋划增收渠道。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也不用再跳出“农门”,在家就能营生。受疫情影响,今年春季农场的经营较往年大幅下降,村民现在的诉求只有一个,就是希望魏来多组织点游客到农场来。

转换农业发展新动能,就是要把农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并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资源变现”。而产业兴旺,还要在乡村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产业发展,走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致富路,促进市场优质资源要素有针对性流向农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村民在产业融合发展中拥有获得感、幸福感,让农民充分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作者:张浩 傅星辰)

(来源: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