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陈云手迹故事》 | 喜爱杭州的山山水水

发布日期:2020-10-04 14:08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杭州是好地方

陈云八四、五、十六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喜欢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杭州的湖光山色,生长于江南水乡的陈云也非常喜欢杭州。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陈云总共到杭州23次,在西子湖畔留下了许多佳话。1984年5月16日,陈云欣然为杭州市题词“杭州是好地方”,以表达对杭州的喜爱之情。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历史悠久,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风景宜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吸引了无数古今中外名人游览参观、驻足欣赏。

据陈云夫人于若木回忆,20世纪20年代,少年陈云曾慕名到过杭州。当年陈云随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同事,从黄浦江滨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流连忘返。担任新中国领导人之后,由于工作需要,陈云曾多次到杭州调研、视察,但每次都匆匆来、匆匆去,没有闲暇欣赏杭州美丽的风景。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长时期工作劳累,陈云不得不中断工作,调理身心。在休养期间,陈云才真正有机会流连于杭州的湖光山色中,静养身心。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经济战线的主要领导人,始终关心着杭州的建设与发展。1958年,“大跃进”热潮在全国兴起,许多地方不顾自身实际,盲目上马项目,不尊重经济规律,对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不良的影响。11月13日,杭州半山钢铁厂合金钢车间在生产时全部倒塌,造成18人死亡、19人受伤。事故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12月16日,陈云赶到杭州,亲自视察并指挥处理钢铁厂倒塌事故。他详细询问了事故的有关情况,并关切地询问事故抢救和善后处理情况。12月22日至26日,陈云主持召开全国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杭州现场会议。26日,陈云作总结发言。针对当时全国基本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倾向,陈云从厂房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建筑材料、安全作业、地方党委领导和发动群众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在发言中,他提出,就建筑工程来说,当前全国的主要倾向已经不是保守和浪费,而是降低了建筑结构的质量。他强调,“设计是基本建设的关键。决定工厂建设的质量好坏、合理与否的命运”,要“恢复和建立保证工程质量的各种制度”。

建筑材料“必须是合格的才能使用”,“在关键性的工程上,如果没有合格的材料,宁可停工待料,决不马虎”。最后,陈云语重心长地说,工程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随后,中共中央批转了陈云在全国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杭州现场会上的两个讲话纪要,工程建设盲目蛮干、不讲质量的势头渐渐得到遏止。

改革开放后,由于年事已高,加上北京空气比较干燥,陈云原来的皮肤过敏和气管炎在冬天更加严重。医生建议,江浙的气候水土更适宜于他的身体。于是,陈云每年到气候较为湿润的南方过冬,他选择了杭州。从1977年到1990年,陈云每年都要到杭州住一段时间。

陈云严于律己、一丝不苟,甚至一些细节性的小事情也很注意。陈云每次到达杭州或返回北京,都会选择星期天,以便陪同的子女当日随机往返而不影响工作。为了不影响地方上的工作,陈云始终奉行自己与浙江省和杭州市的领导的“约法三章”——“不接不送”、“不请不到”。陈云说,地方上的同志都很忙,有许多事情要做,不能打扰他们的工作。只有在逢年过节时,陈云才同意省委领导和老同志上门看望。

在杭州生活期间,陈云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始终是粗茶淡饭、布衣素食。陈云的一日三餐十分简单,中、晚餐都是四小碟菜和一个汤,甚至春节也是如此,且不许他人作陪。秘书萧华光曾回忆起陈云的食谱:早餐,豆浆一杯,放白糖;面包两片(重约一两多),面包上抹一点苹果酱;咸花生一小盘(十二三粒)。中餐,米饭二两(粳米),炒菜两盘,一荤一素。荤菜经常是两段带鱼或一个猪肉丸子。猪肉丸子重约一两多,做时肉末中稍放些面包屑,这样丸子就比较松软。素菜就是一般蔬菜,如油菜、扁豆、小白菜、萝卜等。晚餐,米饭一两半(粳米),炒菜两盘,一盘是豆制品,一盘是蔬菜。中晚餐从不喝汤。另外,除了早餐吃两片面包外,也从不吃任何面食,也不参加任何宴请。杭州的厨师见陈云的饮食太简单,标准太低,主动提出要给陈云做几样杭州名菜吃。陈云听说后说,我已经习惯了,还是吃我原来的那一套不变,不想吃什么杭州名菜。陈云外出从不坐进口轿车,总是坐国产红旗车。他外出不搞前呼后拥,只带秘书和几个随身警卫,车辆也是最少的。陈云每次到杭州,都会带着三样东西:一是一只延安时期就跟随他的用了几十年的旧皮箱;二是一台用来听评弹的老式苏联制造的放音机;三是一条薄薄的、褪了色的旧棉被。曾多次接待过陈云的赵群鸣回忆道,首长生活比较俭朴,从没有什么高的要求。他住的房间陈设相当简单,不需要高级的东西。如果要换高级的,他就说不要。有一次想给他换一个美国产的马桶,他说,不要了,还是用国产的。他一年四季从来不请客,从来不加餐。

陈云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听评弹。评弹发源于苏州,流行于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江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说唱艺术。陈云的最大业余爱好可以说莫过于评弹,评弹界尊称他为“老听客”。1959年和1977年,陈云先后两次在杭州主持召开评弹座谈会,对评弹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关心与指导。1959年11月25日至27日,他在杭州谢家花园(柳莺宾馆)主持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评弹界的第一次盛会。会议的最后一天,陈云就新书和老书问题、长篇和中短篇问题、专业队伍和业余队伍问题、自弹自唱和弹唱分工问题、苏州话和非苏州话问题、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等问题,发表了意见。他指出:“通过发动艺人搞创新和整旧工作,可以加强政治思想的领导。”“通过创新和整旧,可以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满足广大听众的需要;二是促进艺人的思想改造;三是提高书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强调,评弹“这一艺术形式要发展,必须更深入工农群众。评弹艺术如能为广大工农群众所掌握,他们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教育自己,也可以参加创作,丰富评弹的演出书目”。

1977年6月15日至17日,在陈云倡导并征得文化部同意后,他在杭州主持召开了一次评弹座谈会。陈云除了在会前专门写了《对当前评弹工作的几点意见》的书面发言,还在会上多次讲话,鼓励评弹界的文艺工作者,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建议说新书的艺人要读书读报,要了解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要学习一点马列著作。这样,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这对提高业务也有帮助。

会议最后还形成了《评弹座谈会纪要》。

在杭州休养的时候,陈云曾经常到书场与群众一起听评弹。陈云每次去书场,都轻车简从,进场不惊动群众,退场静静走旁门。在杭州不少与陈云同场听过评弹的群众自豪地说:“我不止七八次和陈云一起听书,我就坐在他后排右侧,每逢演员放噱头,他就和大伙儿一起放声大笑,一点没有中央领导的架子。”

钱塘江畔的云栖,竹海层层叠翠,环境清幽。陈云在杭州,到外面活动不多,尤其是最后几年,外出的次数更少,但他每次到杭州,云栖是必去之处。陈云对云栖的青山翠竹和幽静环境,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曾多次讲,不到云栖就等于没到杭州。有一年,他前后竟去了九次之多。1985年的春天,很少为地域名胜题词的陈云欣然挥毫,为杭州云栖题写了碑名“云栖竹径”,可见他对云栖的酷爱之情。1987年植树节,陈云在云栖亲手种下了一棵杭州的市树——樟树。陈云不仅自己喜爱云栖的竹径幽深,还乐于推荐身边工作人员去看一看。1989年1月,陈云在杭州休养期间,杭州下起了大雪。第二天清晨,陈云刚刚起床就叫来秘书说,杭州遇上这么一场大雪不容易,你安排大家出去转转,到云栖去看看雪景。

在杭州休养期间,陈云叮嘱身边人员,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他经常提醒工作人员:“云栖是工人疗养的地方,游客多,工人朋友多,一定不要妨碍群众,要主动与群众说话。如果有人提出照相,不要拒绝。”工作人员何宝生回忆说,他每次出游,总是走在游客中间,凡是认识他的人,总是停步向他问好,有时他停下步来与游客聊天。一天他在“云栖竹径”散步,碰上几位上海游客,他便打起了上海腔,与他们闲谈了好一会儿。有时他的出现,会使游客闻讯赶来看他,有时围观群众会越来越多,负责警卫的同志感到担心,可他却谈笑风生,说到高兴时还会开怀大笑。

1990年夏末,陈云出现明显的心衰迹象。在医生的建议下,陈云决定10月以后改到医疗条件更好的上海休养。从此,陈云再也没有到过杭州。

作者:孙东升 蒋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