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 中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里(八 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1)

发布日期:2020-09-26 17:50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无不彰显在世界风云际会中的担当和作为。

(一)开拓国与国交往的新路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苏联、东欧地区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并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强调与国际体系的和平与合作,日益重视对国际组织与国际合作机制的参与、完善与创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为中国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已达到180个,一些国家则由原来的敌对关系发展为友好关系。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经常性联络。

据2017年,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凯度华通明略(Kantar Millward Brown)、Lightspeed合作开展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6—2017)表明,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在所有国家中位居第二,其后依次是俄罗斯、德国和英国。在2014年调查中,仅有6%的海外受众同时听说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2016—2017年,“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比例已增至18%,在印尼、印度等沿线国家的认知度更是达到40%以上。在对各国经济影响力进行排名时,中国经济影响力排名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经济日报》,2018年1月12日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编 唐青阳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