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陈云手迹故事》 | 特区第一位的问题是总结经验

发布日期:2020-09-24 16:00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特区要办,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特区办好。

陈云八二、十、卅

不断总结经验,扎扎实实地搞好对外开放工作。贺中信公司成立十周年

陈云八十五

这两件珍贵手迹,是陈云支持我国对外开放工作的批示和题词。

1982年10月30日,陈云在一份题为《关于试办经济特区的初步总结》的中共广东省委文件上批示:“特区要办,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特区办好。”1989年8月28日,陈云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十周年题词:“不断总结经验,扎扎实实地搞好对外开放工作。”

这突出地体现了陈云经济思想的特点。被誉为中共党内经济专家的他认为,经济建设的理想状态是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做到稳步前进;基本原则是既要微观搞活,又要宏观控制,做到活而不乱。

陈云从陕甘宁边区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在党内长期分管财经工作,他的主要精力从来是放在观察和解决每个时期经济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那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和有可能成为倾向性的问题上。正是这个背景,决定了陈云的经济思想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务实性和稳妥性。比如:当人们不大注意开放搞活甚至有人反对的时候,他会比较多地强调要打破框框、解放思想,提倡研究世界经济,大胆进行放开搞活;当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已经不再成为问题甚至有人忽略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负面影响时,他往往会比较多地强调要头脑清醒、处事谨慎,提醒人们注意改革开放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要陈云协助他抓外贸工作。

那时,“左”的指导思想占上风,把利用资本主义信贷、“三来一补”进口国外先进设备等,统统说成是违背自力更生方针,大批所谓“洋奴哲学”;有人还把外贸中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易所说成是参与资本家的投机买卖,把出口工艺品采用中国古代和西方历史文化题材说成是宣扬“四旧”和“封资修”。

面对这种“左”的思潮,陈云指出,现在外贸已由过去75%面向苏东,变为75%面向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必须研究资本主义;不要把自力更生与利用资本主义信贷对立起来;资本主义的交易所有两重性,我们应当利用;“三来一补”的实质是利用国内丰富的劳动力,为国家创汇;进口设备附带进口零配件是为了减少损失,不是“洋奴”;出口工艺品是做生意,要适应客户需要,这与宣传什么无关。

改革开放后,陈云不再负责经济方面的具体工作,但他一直十分关心经济工作,特别是把注意力放在纠正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上来。

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等四个毗邻港、澳、台的沿海城市试办经济特区,陈云参与了这项重大决策。但当一些人忽略了这几个城市的特殊条件,提出其他城市甚至整个省都要办经济特区时,陈云则提出了清醒的意见。

1982年春节,陈云同国家计委负责人座谈时,针对当时情况指出:“现在搞特区,各省都想搞,都想开口子。如果那样,外国资本家和国内投机家统统出笼,大搞投机倒把就是了,所以不能那么搞。特区第一位的问题是总结经验。”

他还指出,特区有有利的方面,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外币打击人民币等;其他地方可以搞来料加工、合资经营,但不要再搞特区,尤其不能把整个省都变成特区。

根据陈云的指示,广东和福建两省对试办经济特区以来的经验作了认真总结。不久,中共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上交了《关于试办经济特区的初步总结》。这份报告指出:“自从陈云同志作了关于‘特区第一位的问题是总结经验’的重要指示以后,省委和特区党委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讨论和贯彻落实。为了总结试办特区的经验,省委常委多次进行了讨论。现在这份总结报告,仍然是初步的,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还不深,今后需要进一步实践和总结。”陈云阅后,作了本篇开头说到的明确肯定的批示。

1984年,中央根据邓小平的建议,考虑开放14个沿海城市。那时,陈云正在杭州休养,谷牧受邓小平委托,到杭州向他汇报,听取他的意见。他表示同意开放这14个沿海城市,同时就特区建设的问题提出两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要有“拳头”产品,不能总是来料加工;二是要掌握好来料加工产品的内销比例。他指出,特区现在还没有“拳头”产品;对来料加工产品,国内市场要让出一些,但一定要保护我们自己必须发展而且正在发展的东西,使自己的东西一步一步地进步,不要被外面进口的挤掉了,比如发电机组。他用家乡话说:“癞痢头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好。”

陈云也从正面对改革开放提出一些重要的建议。据曾任陈云秘书的朱佳木回忆,“走出去”就是陈云最先提出的。那是1984年夏天,时任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副主任柴树藩来向陈云汇报首钢打算从拉美国家进口美国二手设备建新基地的有关情况。谈话中,陈云表示,开辟新基地要同老基地改建扩建进行比较,旧设备中有些跟水泥粘连在一起的东西不能用了,因此,可以考虑向国外要倒闭的企业投资,搞合营。接着,他指出:“对外开放不一定都是人家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也可以到人家那里去。”

1984年8月,一份材料反映美国制定的加勒比海法案刚刚生效,其中规定对该地区输往美国的“本地产品”(产值中本地制造者不低于20%)给予12年免税进口的最优惠待遇,建议我国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向该地区投资办厂。陈云看到后当即批示,表示赞成,同意利用美国“加勒比海发展计划”的有利时机,向该地区投资办厂,以享受那一地区向美国出口免税的政策。他的这些主张,进一步打开了人们对外开放的思路,逐渐形成了后来被称作“走出去”的大战略。这些都对最终形成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

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产生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基本上没有出现大问题,即使遇到风浪也能很快平息,这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谨慎态度和稳重主张是分不开的。就好比一匹马,既要让它跑,又不能没有缰绳;又好比一辆车,既要踩油门,又不能没有制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陈云以他在党内形成的独特地位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 孙东升 蒋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