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缙云山药用植物》 | (三) 被子植物门(B.单子叶纲 禾本科)

发布日期:2020-08-21 18:10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732.慈竹

【别名】甜竹、子母竹、义竹、丛竹、绵竹。

【拉丁学名】Sinocalamus affinis(Rendle)McClure.

【分类地位】禾本科,慈竹属。

【形态特征】乔木,高5~12m,粗4~8cm,节间长15~30cm,上部有白色小刺毛,全竿共30节左右。箨鞘革质,背部密生棕色刺毛,鞘口宽广而下凹,略呈“山”字形,无箨耳;箨舌流苏状,长10~15mm;箨叶披针形,长6~20cm,宽3~5cm,具白色小刺毛。节上约为20个分枝,与主秆夹角约40°,每小枝顶端有叶片4~10片。叶片窄披针形,长6~29cm,宽2~6cm,背面有毛,横脉不明显;叶柄长2~3mm;花枝束生,常弯曲下垂,长20~60cm,节间长16~5.5cm;小穗以2~4个生于花枝节上,棕紫色,含4~5朵花;外稃宽卵形,具多脉,边缘生纤毛,内稃脊上有纤毛;鳞被3~4;雄蕊6;花柱具微毛,柱头2~4裂,羽毛状。果实纺锤形,黄棕色。笋期6~8月,或可持续到次年3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分布广,在海螺垭下至农耕地为纯林。重庆各区县广泛栽培。

【药用部分】未开放的嫩叶(竹叶心)药用。

【采集期】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甘、苦、微寒。清心利尿,除烦止渴。

【主治病症】热病烦渴,小便短赤,口舌生疮。

【用量用法】6~9g,煎汤内服,或泡水代茶饮。

慈竹

733.狗牙根

【别名】铁线草、绊根草。

【拉丁学名】Cynodon dactylon(L.)Pers.

【分类地位】禾本科,狗牙根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状茎细长横走。秆匍匐地面,长达1m,着花枝直立。单叶互生,叶鞘有脊,无毛或疏生柔毛;叶舌极短,具小纤毛;叶片狭条形,内卷,长1~6cm,宽1~3mm。穗状花序长1.5~5cm,3~6穗呈指状生于茎顶,穗轴近三棱形,略粗糙,每小穗含1花,无柄,双行覆瓦状排列于穗轴的一侧;颖灰绿色或带紫色,中脉1条突起成脊,两侧膜质外稃具3脉,上有毛,内稃具2脉;雄蕊3;子房上位,花柱3,羽状。花果期5~10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各地路旁、林缘、荒地、草地。

【药用部分】全草及根状茎入药。

【采集期】夏秋采收。

【药性功能】甘、平。清热利尿,祛瘀活络,凉血止血,解毒,舒筋。

【主治病症】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衄血,咯血,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下肢溃疡。

【用量用法】30~60g,煎汤内服,或浸酒服,外用适量,鲜嫩叶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治水肿:鲜全草250g,水煎,去渣,加猪肉炖熟,食肉服汤。

②治下肢溃疡:狗牙根、鲜嫩尖、鲜白茅嫩尖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①②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狗牙根

734.牛筋草

【别名】千金草、千人拔、千斤拔、路边草、蟋蟀草。

【拉丁学名】Eleusine indica(L.)Gaertn.

【分类地位】禾本科,蟋蟀草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丛生草本,高15~80cm。须根细而密。秆直立或膝曲,质地坚韧。叶鞘压扁,有脊,疏生白色疣状柔毛,鞘口边缘膜质,长约1mm;叶片平展,条形,长10~20cm,宽2~5mm,上面具疣状柔毛。穗状花序纤细,淡绿色,长3~10cm,宽3~5mm,2~5花序呈指状排列于茎顶,每小穗含花3~6朵,长3~6mm,宽2~3mm;颖具脊;内稃短于外稃。种子卵形,黑褐色,有花纹,为透明膜质的果皮包裹。花果期7~10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农耕地、草坡、路旁常有生长。重庆各区县均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药用。

【采集期】8~9月采挖。

【药性功能】甘、淡、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散瘀止血。

【主治病症】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风湿性关节炎,黄疸型肝炎,肠炎,痢疾,尿道炎,睾丸炎。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狗咬伤。

【用量用法】30~60g,煎汤内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全草60~120g,水煎服,连服3~5天。

②治流行性乙型脑炎:全草60g,生石膏30g,绵毛鹿茸草30g,水煎服(适用于高热抽筋);或全草30g,绵毛鹿茸草15g,石菖蒲6g,蝉衣6g,水煎服。

(①②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③治淋浊:牛筋草、金丝草、狗尾草各15g,水煎服。

④治睾丸炎:鲜牛筋草根、茎120g,荔枝核10个,水煎服。

(③④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牛筋草

735.芦竹

【别名】荻、芦荻竹、芦竹根。

【拉丁学名】Arundo donax L.

【分类地位】禾本科,芦竹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高大草本。地下茎短缩,粗壮,干后呈黄棕色。秆丛生,直立,高2~6m,直径1~3cm,上部分枝。叶鞘长于节间,无毛或近鞘口处具长柔毛,紧抱茎;叶舌膜质,长约1.5mm;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5~60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近叶鞘处篾黄色,软骨质,微波状。圆锥花序长20~60cm,顶生,紫色,密集;小穗含2~4朵小花,长10~12mm;两颖近等长,披针形,长8~10mm;外稃下部密生白色长柔毛,顶端由主脉延长成芒,长1~2mm;内稃长为外稃之半。花果期10~12月。

【分布生境】产于范家沟、北温泉,海拔300~500m,多在房侧栽培。重庆各区县多有栽培。

【药用部分】根茎药用。

【采集期】5~7月采收。

【药性功能】甘、苦、寒。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利尿,除烦。

【主治病症】热病烦渴,风火牙痛,小便不利,虚劳骨蒸,尿路感染。

【用量用法】15~30g,煎汤内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芦竹

736.淡竹叶

【别名】竹叶麦冬、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

【拉丁学名】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分类地位】禾本科,淡竹叶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状茎粗短,坚硬,木质化。须根稀疏,部分须根中部或上端常膨大成肉质纺锤状块根。秆纤细,多少木质化。叶互生;叶鞘大多长于节间,松弛;具叶柄;无叶舌;叶片广披针形,长5~20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全缘,平行脉多条,具横脉,呈小方格状。圆锥花序,长10~35cm,分枝斜升和开展,小穗披针形,长7~12mm,宽1.5~2.5mm,具短柄;颖顶端钝,通常有5条脉,边缘较薄;第一外稃长6~7mm,宽3mm,不育外稃顶端具1~2mm的短芒。花果期7~12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和马尾松林下。重庆各区县均有分布。

【药用部分】地上部分供药用,称淡竹叶。

【采集期】6~7月割取。

【药性功能】甘、淡、寒。清热,利尿。

【主治病症】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尿少色黄,湿热黄疸。

【用量用法】9~15g,水煎服。

【附方】①治发热、心烦、口渴:淡竹叶9~15g,水煎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热病烦渴、口舌生疮:淡竹叶、茅根、金银花各15g,水煎服。

③治尿路感染:淡竹叶15g,海金沙全草、凤尾草各30g,水煎服。

(②③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淡竹叶

737.画眉草

【别名】蚊子草、星星草。

【拉丁学名】Eragrostis pilosa(L.)Beauv.

【分类地位】禾本科,画眉草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20~60cm。秆丛生,直立或斜升,基部节常膝曲。叶鞘无毛,疏弛,具脊,鞘口具少数长柔毛;叶舌极短,上具一圈短纤毛,长约0.5mm;叶片狭条形,长6~20cm,宽2~3mm,扁平或内卷,上面粗糙,下面光滑无毛。圆锥花序长15~25cm,较开展,分枝腋间具长柔毛;小穗含3~14花,矩圆形,两侧压扁,长2~4mm,宽约1mm,暗绿色或带紫色,第一颖常无脉,钝或尖,第二颖具1条脉;外稃的侧脉不明显;内稃作弓形弯曲,迟落或宿存。花果期6~10月。

【分布生境】产于白纸厂、北温泉、缙云寺附近路旁、田边。重庆各区县海拔200~19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及花序药用。

【采集期】6~7月采收。

【药性功能】①全草:甘、淡、凉。疏风,清热,利尿。

②花序:淡、平。解毒,止痒。

【主治病症】①全草:膀胱结石,肾结石,肾盂炎,膀胱炎,结膜炎。

②花序:黄水疮,脓疱疮。

【用量用法】①全草:9~15g,水煎服。②花序:外用适量,炒存性调香油擦患处。

【附方】治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全草9~15g,水煎服。(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画眉草

738.丝茅

【别名】白茅、茅草、白茅根。

【拉丁学名】Imperata koenigii(Retz.)Beauv.

【分类地位】禾本科,白茅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根状茎匍匐,横走,白色,长而较密集,节部生有鳞片及少数须根,先端尖锐,味甜。秆直立,丛生,高20~100cm,直径达4mm,具2~3节,节上有柔毛。叶鞘无毛,老时基部常呈纤维状;叶舌厚质,长约1mm;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5~50cm,宽2~10mm,两面无毛,边缘粗糙。柱形圆锥花序,长5~20cm,宽1.5~3cm;小穗披针形,长3~4mm,基部有丝状长柔毛;小穗柄长短不一,顶端稍膨大;颖与稃均透明膜质;雄蕊2枚,花药黄色;柱头2裂,羽毛状,深紫色或棕褐色。花果期4~11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各地常见,分布于路旁、耕地、荒地中,重庆各区县均有分布,海拔200~2000m。

【药用部分】根茎药用。

【采集期】春秋季采挖。

【药性功能】甘、寒。清热利尿,凉血止血。

【主治病症】热病烦渴,泌尿系统感染,肾炎,各种出血,肺热咳嗽,水肿,黄疸。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

【附方】①治热病出血:白茅根、小蓟、藕节各30g,水煎服。

②治肾炎:鲜白茅根120g,水煎服。

(①②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③治麻疹口渴:白茅根30g,水煎服。

④治鼻出血:白茅根30g,水煎,冷后服,亦可加藕节15g同煎服。

(③④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丝茅

739.甘蔗

【别名】干蔗、竿蔗、竹蔗。

【拉丁学名】Saccharum sinensis Roxb.

【分类地位】禾本科,甘蔗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秆高2~4m,粗2~5cm,被白粉,多汁,味甜,花序以下具白色丝状毛。叶鞘无毛,长于节间;叶舌膜质截平,长约2mm;叶片条形,扁平,长0.5~2m,宽2~6cm,两面无毛,中脉白色,粗壮,叶缘极粗糙。顶生圆锥花序,大型,主轴无丝状长柔毛;无柄小穗披针形,基盘具长于小穗2~3倍的丝状柔毛;两颖背部均无丝状柔毛;第一颖背部浅褐色,厚纸质,上部膜质;第二颖纸质,浅褐色;第一外稃透明膜质,第二外稃退化,仅存微小的内稃;雄蕊3枚;柱头2个,黑紫色或褐色;有柄小穗与无柄小穗相似。花果期8~9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农户有少量栽培。

【药用部分】茎秆药用。

【采集期】秋冬季采收。

【药性功能】甘、寒。清热,生津,下气,润燥,和中,止渴,解毒。

【主治病症】热病津伤,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咳嗽,大便结燥。

【用量用法】30~90g,水煎服或榨汁饮。

甘蔗

740.高粱

【别名】蜀黍。

【拉丁学名】Sorghum vulgarePers.[S. bicolor(L.)Moench]

【分类地位】禾本科,高粱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栽培作物。秆直立,不分枝,高度和粗细随栽培条件和品种而异,通常高1~3m。叶鞘松弛;叶舌厚膜质;叶片狭长披针形,长达50cm,宽约4cm。圆锥花序分枝近轮生,再分出小枝,穗轴分节处不易断落;无柄小穗阔椭圆形或倒卵形;第一颖革质具7~9条脉,上部有横脉;第二颖具5条脉;第一朵小花空虚,只存外稃;第二朵小花两性;外稃倒卵形,先端2裂,具纤毛,芒从2裂间伸出;内稃窄小;雄蕊3枚;花柱2裂,柱头羽毛状,褐色;有柄小穗披针形,含花1朵,雄性或中性,颖纸质。果倒卵形,成熟露出颖外。花果期7~9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农耕地有栽培。重庆各区县有栽培。

【药用部分】种子药用。

【采集期】秋季采收。

【药性功能】甘、涩、温。健脾止泻,化痰安神,温中调胃。

【主治病症】脾虚泄泻,消化不良,痰湿咳嗽,失眠多梦。

【用量用法】30~60g,煎汤内服。

高粱

741.薏苡

【别名】苡米、沟子米、川谷、五谷子。

【拉丁学名】Coix lacryma-jobi L.

【分类地位】禾本科,薏苡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秆直立,高0.8~1.5m,基部节上长出粗壮的支持根,斜向插入土中。叶鞘光滑;叶舌质硬;叶片条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0~40cm,宽1.5~3cm,边缘粗糙,两面被白色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小穗单生,雌雄小穗生于同一花序上;雄小穗含2朵小花,2~3个生于轴的各节上,其中一个无柄,其余有柄,从骨质念珠状的总苞内伸出,其颖为草质,外稃和内稃均为膜质;雌小穗常2~3个生于穗轴的基部,被包在骨质念珠状的总苞内,其中只1个发育,其余均退化;结实的雌小穗第一颖下部膜质,上部厚纸质;第二颖舟形,被包于第一颖中,第二外稃短于第一外稃;雄蕊3,退化;雌蕊具长花柱。颖果扁球形,长宽约5mm,腹面,具纵沟;种皮褐红色,胚乳白色,富含淀粉。花果期7~10月。

【分布生境】常生河边或溪涧边或阴湿处。各地有栽培。

【药用部分】种仁药用。

【采集期】秋季采收。

【药性功能】甘、淡、微寒。健脾利湿,清热排脓,舒筋除痹。

【主治病症】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带下,胃癌,子宫颈癌。

【用量用法】9~30g,煎汤内服。

【附方】①治水肿: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皮各30g,黄芪、茯苓皮各15g。水煎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肺痈:(薏苡)米仁、芦根各30g,桃仁、冬瓜仁各9g,桔梗6g,水煎服。

③治肠痈:(薏苡)米仁、冬瓜仁、桃仁各9g,丹皮6g,水煎服。

(②③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薏苡

742.玉米

【别名】包谷、玉蜀黍。

【拉丁学名】Zea mays L.

【分类地位】禾本科,玉米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高大草本,高1~4m。秆直立粗壮,不分枝,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持根。叶鞘无毛,具横脉;叶片条状披针形,长可达1m,宽可达8cm,两面无毛,中脉粗壮。雌雄同株异序;雄圆锥状花序顶生;雌性肉穗状花序腋生,为多数鞘状苞片所包。雌花小穗孪生,成8~18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雌蕊具长丝状的花柱,长约30cm,粗约0.5mm,鲜时黄绿色、淡绿色至红褐色,干后黄白色或浅棕色,颖果扁球形。

【分布生境】缙云山农家有栽培。重庆各区县均有栽培。

【药用部分】花柱及柱头(玉米须)药用。

【采集期】玉米成熟时收集。

【药性功能】甘、平。利尿消肿,平肝利胆,开胃。

【主治病症】胆结石,胆囊炎,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肾炎,小便不利,食欲不振。

【用量用法】15~60g,水煎服。

【附方】①治胆结石:玉米须、芦根各30g,茵陈15g,水煎服,每日1剂。

②治肾炎水肿:玉米须60g,车前草30g,水煎服。

(①②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③治高血压:玉米须、夏枯草各30g,水煎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玉米

作者:江广渝 江宁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