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 第二章 农业生产文化的开发(第一节 种植业生产文化的开发 4)

发布日期:2020-08-04 19:06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三)设计稻作农耕文化体验项目

1.以农耕文化展馆或稻作文化博物馆为平台,拓展农耕文化的实践功能

通过了解游客的心理活动,特别是青少年的好奇心,针对游客期盼互动的意愿,借鉴博物馆、文化园的做法,在现有的农耕文化展馆的基础上,在外围开辟“农耕文化体验区”,以便游客参与农耕体验,加深印象,增加乐趣,从而寓教于乐,保护并传播农耕文化。

例如:稻作生产经历从浸种催芽、整田、播种、秧田(秧盘)管理、移栽、大田管理、收割等农事操作过程。可将水稻生产的某一农事活动设计成趣味实践活动,特别是将活动内容设计成竞赛项目,包括起秧、运秧、插秧比赛,割禾、拌禾比赛等;让游客在劳动娱乐中寻求乐趣。农耕文化展示现场,让游客穿着蓑衣、戴着斗笠下田插秧,吸引了大批游客观看。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戴斗笠、穿蓑衣、扛锄头、牵耕牛是我国乡村雨天常见的情景,随着时代变迁,这种用棕皮、竹篾和箬叶编织成广大农民必备的蓑衣、斗笠,成为人们记忆的历史。竞赛活动中,游客和市民们到田间地头参与农耕文化体验,在重要的农事季节开展如插秧活动、收割活动等多项比赛。活动突出群众主体,注重农事体验,在竞赛和劳动中体验快乐。应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合理安排农耕体验娱乐活动。秋收的稻田里,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在参加稻谷收割体验活动,他们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收割稻子、打稻、撂稻草。通过体验活动,让一些成年游客重温儿时记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耕作文化,让他们懂得耕作的艰辛,懂得节俭,懂得感恩。

图 2.33 稻作农耕文化农事体验(a)

图 2.33 稻作农耕文化农事体验(b)

图 2.33 稻作农耕文化农事体验(c)

图 2.33 稻作农耕文化农事体验(d)

图 2.33 稻作农耕文化农事体验(e)

图 2.33 稻作农耕文化农事体验(f)

图 2.33 稻作农耕文化农事体验(g)

图 2.33 稻作农耕文化农事体验(h)

图 2.33 稻作农耕文化农事体验(i)

在类似农作体验园或稼穑园等为主的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体验场地,设计安排其他传统农业操作体验和趣味竞赛活动,如农作物移植、种瓜点豆、采摘收割、草编设计、独轮车运粮等农事活动。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了解了农业生产过程,体验到了农业生产者劳作的不易,也感受到了传统农耕文化的无穷魅力。又如现代都市农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立,给远离农耕文明的孩子提供了解农业知识和实践的场所,这对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树立尊重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图 2.34 传统农耕文化的体验与竞赛(a)

图 2.34 传统农耕文化的体验与竞赛(b)

图 2.34 传统农耕文化的体验与竞赛(c)

图 2.34 传统农耕文化的体验与竞赛(d)

图 2.34 传统农耕文化的体验与竞赛(e)

图 2.34 传统农耕文化的体验与竞赛(f)

图 2.34 传统农耕文化的体验与竞赛(g)

图 2.34 传统农耕文化的体验与竞赛(h)

图 2.34 传统农耕文化的体验与竞赛(i)

农耕文化园以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内容和农耕文化为基础,通过建设相关配套设施,打造生态景观,突出展示民族风情,地域特色和山、水、园相融的自然生态,同时拓展科普、体验、休闲功能。其清新自然的景观和突出的体验效果是吸弓|游客的主要原因。

2.充分利用农村生态资源,开展农耕文化体验项目

主要体验方式如下:方式一,农村气象体验。制作气候与农事知识的展板,指定专人讲解;组织与天气有关的游憩活动;开展风筝比赛,欣赏特殊的天象和气象等;根据季节,开展食疗进补等。方式二,农村地理体验方式。利用农村资源提供远足活动,如穿越挂满累累果实的果园等;围绕水资源,开发相关的休憩项目,如捕鱼捞虾、打水仗、观赏蝌蚪等。方式三,农村生物体验方式。向游客提供捕捉、收集、烹饪的必备用品,使游人感受从田间到饭桌的全过程;教授各类鱼的不同制作方法,并现场进行烹制、品尝和习作;开展识别野菜活动,包括挖野菜、洗野菜、烹饪野菜、品尝野菜的全过程。方式四,农村景观体验方式。乡村农田、山林,农舍、古迹景观的参观与欣赏;增加景观小品,增设宣传配套设施;建立可供游客休息的场所,安装休息设施,如亭子、板凳等;设立观景台,供游客登高观景。

经营者可以根据实际能力,为游客提供各类体验式服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感受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刺激,体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自然美景。这些活动将无形中增加游客对休闲农庄的特色个性化服务、家庭氛围的体验和感受。

(作者:陈灿 黄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