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特点
烟青虫是辣椒种植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蚕食幼蕾、花、果为主,也侵害嫩茎、幼叶和幼芽,常使嫩茎折断。幼蕾受害时,萼片张开,然后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幼果常先被蛀食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成熟的果实因被蛀食果内的部分果肉,造成雨水、病菌进入而引起腐烂脱落,严重影响产量。
发生特点和习性
烟青虫和棉铃虫是夜蛾科的两个近缘种,常混合发生。烟青虫幼虫多为害辣椒,而棉铃虫幼虫多为害番茄。烟青虫在西北年发生3~4代,以蛹在菜地的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至6月羽化,幼虫主要为害小麦、豆类和杂草。第一代成虫在7月大量羽化,7—9月三个月为虫害高峰期,10月入土化蛹。幼虫白天怕光潜伏,夜间活动为害,有假死性和自残性,8月中旬大棚辣椒坐果盛期,时值烟
青虫第2代幼虫为害期。烟青虫成虫白天多在辣椒或杂草丛中栖息,晚上和阴天活动,有趋光性,对杨树、柳树的枯萎枝叶和糖醋液有正趋性,成虫产卵前必须吸取花蜜补充营养,喜食丝瓜、南瓜的花蜜。成虫产卵多集中在夜晚9时至次日1时,以夜晚11时最盛行。前期成虫的卵多产在寄主植物中、上部叶片的正、反面叶脉处,后期多产在辣椒的果实、萼片或花瓣上。一般情况下,卵多散于辣椒嫩叶正面、花蕾、果柄和枝条上,卵初产时为乳白色,后渐变黄,当卵顶部出现黑突时标志卵即将孵化,大部分卵在晚上7—8时和上午6—9时孵化。烟青虫卵的孵化和幼虫发育需要足够的湿度,一般相对湿度在70%~90%时较有利。成虫在补充营养阶段,若有较多开花植物,特别是丝瓜和南瓜,可供取食花蜜,则产卵量明显增加,危害加重。烟青虫适温范围广,一般25℃~28℃、相对湿度75%有利于其发生。
防治方法
1.耕作灭蛹。冬耕及春耕均可以消灭大量越冬蛹,压低越冬虫源基数。尤其秋耕翻地消灭部分越冬蛹,且能阻止成虫羽化出土,使其窒息。
2.栽培防治。可在辣椒棚与棚之间种植1行烟草或玉米,诱使烟青虫在烟草或玉米上集中产卵,喷药消灭。及时摘除虫果,消灭卵粒和幼虫。采用平衡施肥技术,增施磷钾肥,配施微量元素肥料,喷施叶面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造成徒长,增强辣椒抗病能力,也可有效减轻虫害的发生。
3.生物防治。成虫产卵高峰后3~4天,喷洒Bt乳剂、HD-1苏云金杆菌制剂、核型多角体病毒或25%灭幼脲悬浮剂600倍液,连续喷洒两次,防治效果最佳。棉铃虫的天敌有姬蜂、跳小蜂、胡蜂、螳螂及多种鸟类等。螳螂以食虫为主,它的食虫范围很广,可捕食烟青虫、棉铃虫、棉小造桥虫等鳞翅目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在蔬菜生产中应注意保护利用。
4.物理防治。用黑光灯、杨柳枝把、性诱剂等诱杀。将半枯萎的杨柳枝、榆树枝剪成0.7~1米长,每10枝捆成一束,基部一端绑一根木棍,每亩插5~10把枝条,清晨日出前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杀或人工捕杀。烟青虫成虫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杀。另外也可用糖醋液(糖6份、酒1份、醋2~3份、水10份)加适量敌百虫诱杀。配好的诱液放在盆里,保持3~5厘米深,每亩放一盆,盆要高出作物30厘米,连续诱杀15天。还可用性诱剂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
5.化学防治。药剂防治的关键是抓住孵化盛期至3龄幼虫期前,幼虫尚未蛀果时施药。可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3000倍液、10%醚菊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5%氟苯脲乳油500~800倍液、5%氟啶脲乳油1000~2000倍液、20%虫酰肼悬浮剂1500~3000倍液、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剂2500倍液、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3000倍液、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000~40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000~4000倍液、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800~1500倍液、2.5%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2000倍液或15000单位/毫克苏云金杆菌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以上药剂均匀喷雾,一般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