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缙云山药用植物》 | (三) 被子植物门(A.双子叶纲 马鞭草科)

发布日期:2020-07-31 17:57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523.马鞭草

【别名】马鞭梢、铁马鞭、疟马鞭,顺捋草、狗牙草、龙芽草。

【拉丁学名】Verbena officinalis L.

【分类地位】马鞭草科,马鞭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80cm。茎四棱形,多分枝,节及棱上有刚毛。叶对生;基生叶有柄,茎生叶无柄;叶片卵圆形、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8cm,宽1~5cm,基生叶边缘常有粗锯齿或缺刻,茎生叶边缘多为3深裂,裂片边缘有整齐小锯齿,两面均被硬毛。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茎上部叶腋,长可达30cm;花初时甚密,后花轴逐渐伸长,各花距离4~8mm;每朵花有1苞片,苞片外面有粗毛;花萼筒状,顶端5齿;花冠淡紫色或淡蓝色,花冠管先端5裂;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内中部,花丝短,内藏;雌蕊1,子房长方形,4室,每室1胚珠,蒴果苞于宿萼内,成熟后4瓣裂。花期6~8月,果期7~10月。

【分布生境】产于大湾路边、荒地草丛中。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云阳、万州、石柱、忠县、黔江、彭水、酉阳、秀山、武隆、涪陵、丰都、南川、北碚等地海拔1300m以下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期】夏秋采收。

【药性功能】辛、苦、微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通经,散瘀,截疟,杀虫。

【主治病症】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尿路感染,阴囊肿痛,月经不调,血瘀,经闭,疟疾,血吸虫,丝虫病。外用治跌打损伤,疔疮肿毒。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鲜品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治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脓肿:马鞭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治感冒发热:马鞭草9~15g,水煎服;每日3次。

(①②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附注】孕妇慎服。

...

马鞭草

524.马缨丹

【别名】五色梅、红彩花、头晕花、如意花、臭冷风、龙船花。

【拉丁学名】Lantana camara L.

【分类地位】马鞭草科,马缨丹属。

【形态特征】直立半藤状灌木,高1~2m。全株有强烈臭气。茎枝均为四方形,有下弯钩状皮刺及短糙毛。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3~9cm,宽1.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截形至心形,稍偏斜,边缘有钝锯齿,上面粗糙,被短刺毛,背面具小刚毛。头状花序腋生,花序梗长4~10cm;苞片披针形,有短柔毛;花萼管状,顶端有短齿;花冠高脚碟状,顶端4~5裂,有黄色、橙黄色、粉红色、红色、白色等颜色;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内中部,花丝极短,内藏;子房上位,花柱粗壮,柱头偏于一侧。果实圆球形,成熟时紫黑色,直径约4mm。花果期5~11月。

【分布生境】产于美洲热带。北温泉有栽培,重庆各地也有栽培。

【药用部分】根及全株入药。

【采集期】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①根:淡、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②枝、叶:苦、凉。具臭气,有小毒。祛风止痒,解毒消肿。

【主治病症】①根:感冒高热,久热不退,颈淋巴结核,风湿骨痛,胃痛,跌打损伤。②枝、叶:外用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阴痒,疖肿,跌打损伤。

【用量用法】①根:30~60g,水煎服。②枝、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治感冒高热:五色梅根、算盘子根、岗梅根各30g,水煎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湿疹:马缨丹干花研末3g,开水送服;外用鲜茎叶煎汤浴洗。(出自《福建中草药》)

...

马缨丹

525.金腺莸

【别名】六月寒、路边梢。

【拉丁学名】Caryopteris aureoglandulosa(Van.)C. Y. Wu.

【分类地位】马鞭草科,莸属。

【形态特征】小灌木,高30~10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枝四方形,密被灰白色卷曲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5mm;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1.5~3cm,宽1~1.5cm,顶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两面密被短伏柔毛,后脱落,近无毛,背面被金黄色腺点,边缘上部有2~3对不规则粗齿。聚伞花序腋生,通常有花3~5朵,少数在茎下部,叶腋为1朵;苞片及小苞片线形;花冠白色带淡红色,长约1.2cm,花冠管长约8mm,5裂,裂片全缘,2唇形;雄蕊4枚,伸出花冠约1cm;花柱与雄蕊近等长,子房顶端密生白毛。蒴果淡黄色,藏于宿萼内,干后裂为4个小坚果。花果期4月。

【分布生境】产于北温泉、桃花溪和乳花洞附近的石灰岩上,海拔约200m。巫溪、北碚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药用。

【采集期】夏季盛花期采收。

【药性功能】辛、温。发表散寒,宣肺止咳,活血调经。

【主治病症】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痛经,产后腹痛。外用治刀伤,烧烫伤,毒蛇咬伤。

【用量用法】6~12g,水煎服。外用适量,研粉,油调敷,或鲜叶捣烂敷患处。

...

金腺莸

526.红紫珠

【别名】红叶紫珠、小红米果。

【拉丁学名】Callicarpa rubella Lindl.

【分类地位】马鞭草科,紫珠属。

【形态特征】灌木,高1~3m。小枝被黄褐色星状毛及多细胞腺毛。叶对生;近无柄或有约3mm长的短柄;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8~20cm,宽3~9cm,先端尾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近耳形,两面都有毛,下面有黄色腺点,边缘具细锯齿或不整齐粗齿。聚伞花序腋生,4~6次分歧,总花梗长2~3cm;花萼杯状,有毛和腺点;花冠粉红色至淡紫色或白色,长约3mm,外面有细毛和黄色腺点;雄蕊4枚,长为花冠2倍;子房上位,有毛。果实紫红色,径约2mm。花期6~7月,果期8~11月。

【分布生境】产于转龙寺竹林下,青云寨下面林缘和缙云寺至狮子峰路边林缘,海拔500~800m。

【药用部分】叶、嫩枝及根药用。

【采集期】春夏秋均可采收。

【药性功能】微苦、凉。凉血止血,散瘀消炎,解毒消肿。

【主治病症】衄血,咯血,胃肠出血,子宫出血,痔血,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外伤出血,烧伤。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外用,捣敷或研粉撒患处。

【附方】治吐血、衄血、咯血、痔血:红紫珠叶30g,侧柏叶60g。水煎服。(出自《湖南药物志》)

...

红紫珠

527.紫珠

【别名】菊盘花、米筛子、珍珠柳、鱼子、里鳝子、珠子树、爆竹树、珍珠枫。

【拉丁学名】Callicarpa bodinieri Lévl.

【分类地位】马鞭草科,紫珠属。

【形态特征】灌木,高1~2m,小枝被星状毛。叶对生;叶柄长0.5~1cm,被星状毛;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7~18cm,宽4~7cm,顶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略有细毛,下面有黄褐色或灰褐色星状毛,两面均有红色腺点,边缘有细锯齿。聚伞花序腋生,直径3~4.5cm,4~7次分歧,总花梗长约1cm;花梗长约1mm;花萼4裂,长约1mm,外被星状毛和红色腺点;花冠紫红色,长约3mm,先端4裂,被星状毛和暗红色腺点;雄蕊4枚,长约6mm,药室纵裂;子房上位,2室,有毛。果实球形,熟时紫红色,直径约2mm。花期6~7月,果期8~11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寺附近林边,海拔750m左右。城口、巫溪、奉节、黔江、万州、南川、北碚有分布,海拔220~1400m。

【药用部分】根及茎、叶药用。

【采集期】6~10月采收。切片晒干。

【药性功能】微辛、苦、平。散瘀止血,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活血通经。

【主治病症】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瘀血腹痛,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外感风寒,风湿疼痛,跌打瘀肿,外伤出血,烫伤,丹毒。

【用量用法】10~15g,水煎服或浸酒服;外用捣敷或研末撒或调敷。

【附方】①治尿血:珍珠枫、石韦各30g,水煎服。

②治鼻衄、咯血、咳血:珍珠枫30g,水煎服。

(①②方出自《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

③治胃出血:珍珠枫、仙鹤草、藕节各15g,水煎服。

④治跌伤筋骨痛、肌肉红肿:珍珠枫全草捣烂,酒调,揉敷患处。

(③④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

紫珠

528.老鸦糊

【别名】细米油珠,小米团花。

【拉丁学名】Callicarpa giraldii Hesseex Rehd.

【分类地位】马鞭草科,紫珠属。

【形态特征】灌木,高约2m。小枝有毛。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7cm,宽2.5~10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略有细毛,下面有稀疏的星状毛和黄色腺点;叶柄长0.5~1cm,聚伞花序5~7次分歧,总花梗长约1cm;花萼齿钝三角形;花冠紫红色。果实紫红色,光滑。花期5~6月,果期7~11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寺附近林缘,海拔750m。城口、巫溪、巫山、奉节、黔江、万州、云阳、南川、北碚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期】7~8月采收。

【药性功能】苦、涩、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衄血,便血,尿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呕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烧伤。

【用量用法】10~15g,水煎服(鲜品30~60g)。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

老鸦糊

529.臭黄荆

【别名】斑鸠站、斑鹊子、短柄腐卑。

【拉丁学名】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

【分类地位】马鞭草科,豆腐柴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3m,多分枝,幼枝有短柔毛。根黄色,鲜时有闷臭气。单叶互生;有短柄或近于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5~8cm,宽1~3cm,全缘或中部有3~5个钝齿,先端急尖至尾状尖,基部楔形,两面疏生短柔毛,背面有紫红色腺点。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轴有柔毛;花萼杯状,长约2mm,5浅裂,略呈唇形,有柔毛和黄色腺点;花冠黄色,长3~5mm,先端4裂,呈2唇形,上唇1片较宽,先端平截或微凹,下唇3裂片;雄蕊4枚,2长,2短;子房无毛,有黄色腺点。核果倒卵形,长2.5~5mm。花果期5~7月。

【分布生境】产于马安岭下山坡林缘,海拔850m左右。奉节、涪陵、长寿、南川、北碚,海拔300~11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叶、种子药用。

【采集期】8~9月采收。

【药性功能】苦、凉。无毒。根:清热利湿,解毒。叶:解毒消肿。种子:消头面风。

【主治病症】①根:痢疾,疟疾,风热头痛,肾炎水肿,痔疮,脱肛。②叶:外用治疮疡肿毒。③种子:治头痛。

【用量用法】①根:30~60g,水煎服。②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③种子:10~15g,水煎服。外用水煎洗。

【附方】治风疹:臭黄荆子适量,煎水洗。(出自《万县中草药》)

...

臭黄荆

530.狐臭柴

【别名】长柄臭黄荆、神仙豆腐柴、斑鸠占。

【拉丁学名】Premna puberula Pamp.

【分类地位】马鞭草科,豆腐柴属。

【形态特征】直立或攀缘灌木,高约2m,小枝近直角伸展,幼嫩时有短柔毛,后脱落,老枝无毛。单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矩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宽卵形,长2.5~11cm,宽2~7cm,先端急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两面近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边缘全缘或少数上部有数个锯齿。聚伞圆锥花序生于枝条顶端,长4~14cm,宽2~9cm;花萼绿色,长1.5~2mm,先端5浅裂,裂齿三角形,外面有柔毛和褐色腺点;花冠淡黄色,有紫色和褐色条纹,长5~7mm,4裂成二唇形,上唇圆形,顶端微缺,下唇3裂;雄蕊4,2长2短;子房球形,顶端有黄色腺点,花柱丝状,柱头2裂。核果球形,紫黑色。花果期5~8月。

【分布生境】产于北温泉后山松林中,王家坪针阔叶混交林,接官亭山谷林中和杉木园林缘,海拔300~850m。奉节、彭水、南川、北碚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叶入药。

【采集期】夏季采叶,秋季采根。

【药性功能】微甘、辛、平。清湿热,调经解毒。

【主治病症】根:治月经不调,风湿关节炎,水肿,阳痿。叶:治毒疮。

【用量用法】根:60g,水煎服。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

狐臭柴

531.臭牡丹

【别名】矮桐子、臭八宝、臭芙蓉、大红袍、臭草、臭树。

【拉丁学名】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C. foetidum Bunge)

【分类地位】马鞭草科,大青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1.5m。根肉质,断面黄白色。嫩枝有短柔毛,皮孔明显,有臭气。单叶对生;叶柄长5~18cm;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10~20cm,宽5~15cm,先端骤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上面贴生白色短毛,下面仅脉上有短毛,并疏生腺点,边缘有锯齿,有强烈臭气。聚伞花序紧密,顶生,花有臭气,苞片早落;花萼紫红色或下部绿色,长2~6mm,萼齿三角形,长1~3mm;花冠淡红色、红色或紫红色,花冠管细长,长2~2.5cm,径约1mm,顶端5裂,裂片倒卵形,长5~8mm;雄蕊4枚,与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4室。核果近球形,直径0.8~1.2cm,熟时蓝黑色。花果期6~11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寺、杉木园等处林缘路边、沟谷、屋旁湿润处,海拔200~800m。城口、奉节、武隆、南川、万盛、沙坪坝、北碚,海拔200~26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叶或全草入药。

【采集期】夏季采叶,秋季采根。

【药性功能】辛、苦、平。祛风除湿,解毒散瘀,消肿止痛,降血压。

【主治病症】①根: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高血压病,头晕头痛,肺脓肿。②叶:外用痈疖疮疡,痔疮发炎,湿疹,丹毒,乳痈。

【用量用法】①根:15~30g,水煎服。②叶: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治湿疹:臭牡丹(全草)晒干研粉,夹单层纱布内,用温开水浸湿后敷,并经常用温开水湿透纱布,保持湿润,每日换1次。

②治高血压:臭牡丹12g,夏枯草、荠菜各15g,防己9g,水泛为丸,每日3次,每服6g。(①②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

臭牡丹

532.海州常山

【别名】臭梧桐、山梧桐、后庭花、臭桐。

【拉丁学名】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

【分类地位】马鞭草科,大青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乔木,通常高1.5~4m,有时高可达10m。茎及老枝灰白色,有棕褐色皮孔,幼枝具四棱,被褐色短柔毛,髓部白色,有淡黄色薄片横隔。叶对生;叶柄长2~8cm,有黄褐色柔毛;叶片宽卵形、卵形、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6cm,宽3~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宽楔形或心形,边缘全缘或有波状齿,两面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臭气,排列疏散。花萼紫红色,5裂几达基部;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花冠管细,长2~2.5cm,顶端5裂,裂片长椭圆形;雄蕊与花柱均伸出花冠外;花柱较雄蕊略短,雄蕊4枚,2长2短;子房上位,花柱细长,柱头2裂。核果近球形,直径6~8mm,包藏于增大的宿萼内,成熟时果皮蓝紫色。花果期7~11月。

【分布生境】产于狮子峰水池附近林边,海拔800m。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万州、武隆、南川、万盛、北碚,海拔650~25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茎、叶入药。

【采集期】春秋采根及茎,开花前采叶。

【药性功能】微甘、苦、平。祛风除湿,止痛,平肝,降压。

【主治病症】①根或叶: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病,痢疾,疟疾。②叶:外用治手癣,水田皮炎,湿疹,痔疮。

【用量用法】①根、叶:9~30g,水煎服。②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附方】①治高血压病:臭梧桐叶9g(鲜叶30g),水煎服,连服1个月。(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

海州常山

533.黄荆

【别名】黄荆条、黄荆子、布荆、五指风。

【拉丁学名】Vitex negundo L.

【分类地位】马鞭草科,牡荆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树皮灰褐色,小枝四棱形,密生灰白色绒毛。掌状复叶对生;叶柄长1~5.5cm;小叶5片,少数3片,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或有少数粗锯齿,下面密生灰白色细绒毛。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式,顶生,花序梗及花梗密生灰白色绒毛;花萼钟状,顶端5齿,外面被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顶端5裂,二唇形,外面有绒毛;雄蕊伸出花冠外,4枚,2长2短;子房4室,花柱丝状,柱头2裂。核果近球形,径约2mm,熟时果黑色。花期5~7月,果期7~11月。

【分布生境】产于大岩洞针、阔叶林中及马家院荒草坪上,海拔300~500m。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万州、云阳、南川、铜梁、北碚,海拔250~21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茎、叶及果实药用。

【采集期】根叶四季可采,以夏、秋为佳;8~9月采果。

【药性功能】①根、茎:微辛、苦、平。清热止咳,化痰截疟,祛风解表,理气止痛。②叶:辛、苦、凉。解表散热,化湿和中,杀虫止痒,截疟。③果实:辛、苦、温。止咳平喘,理气止痛,祛痰,消食。

【主治病症】①根、茎:治支气管炎,疟疾,肝炎,感冒,胃痛,风湿痹痛。②叶:治感冒,肠炎,痢疾,疟疾,泌尿系统感染;外用治湿疹,皮炎,脚癣,疥癣,蛇虫咬伤。③果实:治咳嗽,哮喘,胃痛,消化不良,肠炎,痢疾,疝气,便秘,感冒发热,风湿痹痛。

【用量用法】①根、茎:15~30g,水煎服。②叶:15~30g,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③果实:5~10g,水煎服或入丸、散。

...

黄荆

534.灰毛牡荆

【别名】灰白黄荆。

【拉丁学名】Vitex cannescens Kurz

【分类地位】马鞭草科,牡荆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5~20m。小枝四棱形,密被灰黄色细柔毛。掌状复叶对生,小叶3~5片,小叶柄长0.5~2cm;小叶片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8cm,宽2.5~9cm,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侧生小叶依次变小,主脉两侧常不对称,边缘全缘,表面被短糙疣毛,背面密生灰黄色柔毛和黄色腺点。圆锥花序顶生,花序梗、花序轴、花梗及花萼外面均被灰黄色柔毛;花萼先端有5个小齿;花冠白黄色,外被密柔毛及腺点;雄蕊4枚,花丝基部被长柔毛;子房上位,4室,花柱丝状,柱头2裂;核果近球形,熟时紫黑色有光泽,直径约6mm,花萼宿存。花果期5~8月。

【分布生境】产于狮子坝及沟边松、竹林中,海拔500m。南川、大足、合川有分布。

【药用部分】果、根及枝叶药用。

【采集期】果8~9月采,根及枝叶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性能、用法与黄荆同。

...

灰毛牡荆

535.牡荆

【别名】楚(《诗经》)、荆(《广雅》)。

【拉丁学名】Vitex negundo var. cannabifolia(Sieb. et Zucc.)Hand-Mazz.

【分类地位】马鞭草科,牡荆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5m。小枝四棱形,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老枝褐色,圆柱形。掌状复叶,对生,小叶5,稀3,中间1枚最大,两侧依次渐小;小叶片椭圆状卵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被粗锯齿或全缘,上面绿色,背面淡绿色或灰白色,有毛或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cm;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2唇形。果实球形,熟时黑色。花期6~7月,果期7~11月。

【分布生境】产于北温泉后山林边及绍隆寺侧林缘,海拔250~500m,城口、巫山、奉节、酉阳、万州、南川、大足、北碚,海拔150~2000m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茎、叶及果实药用。

【采集期】果实9~10月采,茎、叶7~10月采,根10~11月采。

【药性功能】①果:辛、苦、温。化湿祛痰,止咳平喘,理气止痛。②叶:辛、苦、平。祛风除湿,祛痰平喘,解毒。③茎:辛、微苦、平。祛风解表,解毒止痛。④根:辛、微苦、温。祛风解表,除湿止痛。

【主治病症】①果:咳嗽,气喘,胃痛,泄泻,痢疾,疝气痛,脚气肿胀,白带,白浊。②叶: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暑湿泻痢,脚气肿胀,风疹瘙痒,脚癣,乳痈肿痛,蛇虫咬伤。③茎:感冒,喉痹,牙痛,脚气,疮肿,烧伤。④根:感冒头痛,牙痛,疟疾,风湿痹痛。

【用量用法】①果:6~9g,煎汤服,或研末服,或浸酒服。②叶:9~15g,煎汤服,鲜叶可用30~60g;外用捣敷或煎水洗。③茎:10~15g,煎汤服;外用煎水洗或含漱。④根:10~15g,煎汤服。

...

牡荆

(作者:江广渝 江宁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