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缙云山药用植物》 | (三) 被子植物门(A.双子叶纲 紫草科)

发布日期:2020-07-30 18:13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518.琉璃草

【别名】贴骨散、猪尾巴、粘娘娘、狗粪花、蓝布裙。

【拉丁学名】Cynoglossum furcatum Wall.[C. Zeylanicum(vahl)Thunb.]

【分类地位】紫草科,琉璃草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40~60cm。主根粗壮,黑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全株具黄褐色糙伏毛。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柄;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20cm,宽3~5cm,先端钝,基部渐狭,茎上部叶渐小,无柄,长圆状披针形。蝎尾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偏生于花序轴的一侧;花萼钟状,5深裂,密生短毛;花冠淡蓝色,檐部直径3~5mm,5裂,裂片卵形,喉部有5个梯形附属物;雄蕊5,内藏;子房4裂,花柱与花萼近等长,柱头头状。小坚果4,卵形,长2~2.5mm,密生锚状钩刺。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生境】产于北温泉附近公路边等地。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万县、南川、北碚,海拔200~3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及全草入药。

【采集期】夏季采收全草。

【药性功能】甘、苦、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止咳,利湿。

【主治病症】肝炎,痢疾,尿痛,白带,肺结核咳嗽。外用治外伤出血,骨折,脱臼。

【用量用法】15~50g,水煎服。外用适量,鲜根捣烂敷或干品研末撒敷患处。

琉璃草

519.聚合草

【别名】肥羊草、友谊草、新疆倒提壶、药用倒提壶。

【拉丁学名】Symphytum officinale L.

【分类地位】紫草科,聚合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60~90cm。茎直立,有棱,上部有分枝,被疏柔毛。基生叶丛生,有叶柄,叶柄长2~6cm,上部叶无柄,互生;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0~15cm,宽2~3.5cm,深绿色,主脉明显,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上面具长柔毛,下面密生短柔毛。顶生或腋生蝎尾状聚伞花序;总花梗长2~6cm,被毛,无苞片;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长3~5mm,被毛;花冠钟状,紫红色,长1.5cm,5浅裂,喉部有梯形附属物;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上部,花丝扁平;子房上位,心皮2,合生,花柱1,柱头头状。小坚果卵形,扁平,边缘密生锚状刺。花期4~6月,果期6~9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幺店子附近耕地有栽培。原产新疆北部。

【药用部分】根入药。

【采集期】7~10月采收。

【药性功能】甘、平。清热利尿,补虚止血。

【主治病症】肺痨吐血,鼻出血,肌炎,痢疾,疟疾,尿路感染,疝气,阴虚咳嗽,白带,外伤出血。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外用根皮捣敷或研粉撒敷。

【附方】①治肌炎、痢疾、疟疾、尿路感染、疝气:药用倒提壶15~30g,水煎服。

②治阴虚、白带:药用倒提壶30~60g,炖肉吃。

③治外伤出血:(药用倒提壶)鲜根皮捣烂外敷或研末敷患处。

(①~③方出自《新疆中草药》)

聚合草

520.附地菜

【别名】地胡椒、伏地菜。

【拉丁学名】Trigonotis peduncularis(Trev.)Benth. ex Bakeret Moore

【分类地位】紫草科,附地菜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5~35cm。从基部分出数枝,枝细弱,略呈淡紫色,直立或斜升,被平伏细毛。单叶互生;基生叶具长柄,长5~7cm;叶片椭圆状卵形,椭圆形或匙形,长1~2.5cm,宽5~15mm,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狭窄,两面均被糙伏毛;茎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蝎尾形总状花序顶生,长5~20cm,有短糙伏毛;花梗细,长3~6mm;花长约2mm;花萼5深裂,裂片长卵形,先端尖;花冠管状,淡蓝色,直径1.5~2mm,喉部黄色,有5个附属物,上部5裂,裂片卵圆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部,不伸出花冠外;子房上位,4深裂。小坚果4个,四面体形,长约0.8mm,有光泽,具细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林下、田边、荒地及杂草丛中。城口、巫溪、巫山、奉节、开州、万州、南川、万盛、北碚均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期】夏秋采全草。

【药性功能】辛、苦、凉。祛风,镇痛,解毒,消肿,消食积,健胃。

【主治病症】胃痛,吐酸,食积,感冒,遗尿,热毒痈肿,吐血,跌打损伤,手脚麻木,胸肋骨痛。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或研粉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治手脚麻木:地胡椒60g,泡酒服。

②治胸肋骨痛:地胡椒30g,水煎服。

(①②方出自《贵州草药》)

附地菜

521.柔弱斑种草

【别名】细茎斑种草、细叠子草、雀灵草。

【拉丁学名】Bothriospermum tenellum(Hornem)Fisch. et Mey.

【分类地位】紫草科,斑种草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茎高10~30cm,直立或斜升,多分枝,被贴伏短糙毛。叶互生,下部叶有柄,叶柄长1~3cm;叶片狭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2~4.8cm,宽0.5~1.5cm,疏生紧贴的短糙毛。上部叶向上逐渐变小,无叶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5~12cm,苞片椭圆形或狭卵形;花萼长约1.5mm,5裂,近基部,有糙伏毛;花冠淡蓝色,或白色,直径约2mm,喉部有5个附属物;雄蕊5枚,不伸出花冠外;子房4裂,花柱藏于花冠内。小坚果4个,肾形,长约1.2mm,密生小疣状突起,内面有纵椭圆状凹陷。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脚荒坡、路旁或田边。奉节、万盛、南川、綦江、璧山、北碚,海拔300~20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药用。

【采集期】5~7月采收。

【药性功能】苦、凉。有小毒。止咳。

【主治病症】咯血,吐血。

【用量用法】3~9g,水煎服。

柔弱斑种草

522.盾果草

【别名】森氏盾果草、盾形草、野生地、猫条干。

【拉丁学名】Thyrocarpus sampsonii Hance

【分类地位】紫草科,盾果草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5~50cm。茎常从基部分枝成多条,直立或斜升,全株被开展糙毛。基生叶丛生,莲座状,具柄,匙形,长3.5~19cm,宽1~5cm,先端钝,基部渐狭,两面均被细糙毛;茎中、上部叶向上渐变小,无柄,窄矩形或倒披针形。花单生于叶腋或着生腋外成蝎尾状总状花序,长7~20cm;苞片狭卵形至披针形;花萼长1.5~2.5mm,5深裂,裂片狭椭圆形,背部和边缘有硬毛;花冠淡蓝色或白色,檐部直径3~6mm,裂片5,长1~2.5mm,筒较裂片稍长,喉部有5个附属物;雄蕊5,内藏,花丝极短,着生于花冠筒中部;子房小,花柱短,柱头2浅裂;小坚果4,卵圆形,长约2mm。花期4~5月,果期6~8月。

【分布生境】产于纸厂湾及澄江镇运河一带路旁草地。城口、巫溪、巫山、武隆、南川、万盛、奉节、綦江、巴南、北碚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期】4~6月采收。

【药性功能】苦、凉。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病症】痈肿,疔疮,菌痢,肠炎,咽喉疼痛。

【用量用法】鲜全草50~100g,或干品15~25g,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治菌痢、肠炎:盾果草15g,每日2次,煎服。

②治疔疮疖肿:鲜盾果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药渣外敷患处,或用鲜全草捣烂外敷患部。

(①②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③治咽喉痛、口渴:(盾果草)鲜全草捣烂取汁,每次服2匙,每日数次。或干品9g煎水服。(出自《湖南药物志》)

盾果草

作者:江广渝 江宁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