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信息 > 正文

候鸟来渝越冬 生态持续向好 城市与生物多样性“重庆实录”

发布日期:2024-12-11 22:55 来源: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秋冬季节,正是候鸟的迁徙季。随着天气渐冷,重庆也迎来了大批越冬候鸟。斑头雁种群也首度现身,填补了重庆的空白。重庆已记录到的野生鸟类,种数超过500种,约占全市野生脊椎动物种数的60%,占全国鸟类种数的40%。每年,至少有300多种候鸟造访重庆,“候鸟实录”频频“上新”。

鸟类,是一个对生态环境变化敏感的物种。生活在西伯利亚的红嘴鸥,早早就能感知“凌冬将至”。它们趁着秋阳正好、北风未起,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出发,每天飞行将近1000公里,向着南方迁徙。这些远比人类生存史更久远的精灵,拥有与大自然交流的神秘能力,它们能记得曾经飞越过的山川、河流、森林,能认出指引方向的星辰,还会永远记住那些值得停留的目的地。昆明滇池就是热门的越冬地,而近几年,长江流域成了红嘴鸥的新选择。

在重庆万州港,天空中的翅膀划破了江面的宁静。成群的红嘴鸥在这里聚集、停留,它们或水中觅食、或岸边嬉戏,不时激起串串水花,还会和观鸟的人们“亲密互动”。在长江江津段,红嘴鸥也已不算“稀客”。这里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丰富,为红嘴鸥提供了充足的越冬食物。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水域辽阔,加上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吸引红嘴鸥年年“到访”。在重庆的各个江岸,人们不断在冬季与红嘴鸥相遇。这座城市的人们,也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它们的迁飞与停留。

重庆的生态环保不断交出“美丽答卷”: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已连续7年保持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稳定在325天以上······山水之美、生态之美,福泽众生。这些都是候鸟来渝的前置条件。

另外,重庆正位于候鸟迁徙通道之上,全市划出了首批、9条保护通道,分布于:大巴山脉、缙云山脉、明月山脉、长江支流和湖泊湿地。在候鸟迁徙季,保护通道之内织起了一张保护的大网,护住了一方栖息的乐土,让候鸟从“稀客”变成“回头客”。

每到秋冬季节,梁平的双桂湖就会迎来大批迁徙的“客人”。中华秋沙鸭,是双桂湖最尊贵的客人。这些冰河时代的幸存者,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千多万年。出于古老家族的尊严和与生俱来的秉性,中华秋沙鸭对水质有“洁癖”。它们用自己的存在,昭示着环境的好坏。与中华秋沙鸭一样,青头潜鸭也是世界级的珍稀物种。这些珍稀候鸟,都是在梁平的湿地,被捕捉到“首次造访重庆”的记录。近段时间,冬候鸟的先头部队已抵达双桂湖湿地,数量有近万只,其中再次出现了中华秋沙鸭和青头潜鸭的身影。双桂湖的西岸、南岸,是专门留给候鸟的栖息地。生态留白加大力治污,把双桂湖变成了候鸟的家园。

候鸟栖息,需要的是一个丰富、完整的生态系统,水环境、植被、食物链、生境等等,缺一不可。造访重庆的候鸟正在年年增加。每年,至少有300多种候鸟来到重庆。珍稀鸟类的“现身实录”,还将持续上新。鸟儿,正在“用翅膀投票”。

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最直接的反映,表明这一区域生态功能在持续恢复,这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城市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就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样,是发展中的一道必答题。

目前,重庆分布有 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1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4种。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总数接近7000千种。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重庆已建成综合观测站 4个、固定观测点 36个。到2027年,固定观测点将达到100个。在重重保护中,自然保护区里一派生生不息的景象。

这个小家伙,住在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到了难得一见的画面,小家伙在水坑里一边玩水,一边搓澡,时不时还在水里转圈圈,萌翻了众人。它叫猪獾,属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黑熊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这头黑熊与它比邻而居,也住在大巴山的保护区。面对红外相机,它化身好奇宝宝,不断凑近镜头打量,一脸憨憨中透着几分机敏。另一位黑熊妈妈也带着一只熊宝宝闯入了镜头,母子两在林中嬉戏,悠然自得。

重庆拥有森林、河流、湿地等各类生态系统,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目前,重庆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18个,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鸟飞鱼跃、野性还山,它们都是生态链中的一环,环环相扣,组成了生命共生的栖息地。

在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杨永川教授看来,鸟类是生态系统质量的指示物种,越冬鸟类的增加,说明满足鸟类栖息的生境和食物需求保障越来越好。这是典型的“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长江大保护带来的鸟类食物越来越丰富,湿地面积越来越大,鸟类活动空间越来越大,治水、治岸等注重鸟类生境修复,可以满足越来越多的越冬鸟类的需求。当然,政府与民众在生态保护上的双向奔赴也很重要,为鸟类提供了更加安全、适宜的栖息环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下一步应着力推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推行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组合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更直接、实在。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诗词描绘的生动画面,也是我们关于万物竞生的理想。世界的美,由丰富的生命构成。这不仅是对于“环境好”的期盼,也关乎着“生存好”的诉求。“城市与生物多样性”的融荣与共,是应对若干“可持续发展”挑战的答案,而我们都是答案中的一部分。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霜 吴静 张月藐 袁媛 丁琳 尹力 李嘉博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