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周致富经 > 正文

农业技术 | 干旱地区林草高效间作技术

发布日期:2022-05-17 16:42 来源:《农家科技》杂志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我国早在2000年就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在干旱地区的实践,生产中采用牧草与林木相结合的间作栽培模式,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解决纯生态林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及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缺草的问题,有效增加退耕农户的收入,确保退耕还林“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一、树种及草种选择

目前适合在干旱地区林草间作技术中推广的树种较多,包括水土保持林树种(如沙棘、柠条、山杏、沙枣、四翅滨藜等)、水土保持用材林(如旱柳、毛白杨、油松、白榆,伴生的树种可以选择沙棘)、生态经济林树种(如沙枣、花椒、食用杏、大果沙棘等),适合的牧草种类包括白三叶、紫花苜蓿、黑麦草、红豆草、垂穗披碱草等。

二、林草间作类型

1.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的林草间作。此种模式在有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向阳、干旱、坡度46.6%的坡地上比较适合推广,可选择1~2种符合要求的树种进行造林,搭配合适的牧草进行林草间作,可大大提高林分的抗逆能力,发挥出显著的防护作用。

①柠条纯林。控制林带、草带宽分别为0.8~1米、2~2.5米,一般植树带上以沟播的方式种植1~2行柠条。

②沙棘与柠条混交林。一般混交方式为行间混交,控制林带、草带分别为0.8~1米、2~2.5米,沙棘之间株距1.5米左右,选择沟播的方式种植柠条1行。

③沙棘与沙枣的混交林。控制林带、草带宽分别为0.8~1米、2~2.5米,沙棘的株距约1.5米左右。

④柠条与柽柳混交林。一般采用行间混交的方式,控制林带、草带宽分别在1米、2~2.5米,柠条采取沟播的方式种植1行,柽柳之间控制1~1.5米的株距。

⑤四翅滨藜与沙棘混交林。一般采用行间混交方式,控制林地、草带宽分别为1米、2~2.5米,树木之间的株距以1~1.5米为佳。

⑥沙棘纯林。控制林带、草带宽分别在1米、2~2.5米,林木之间株距为1米左右。该模式林木每两行之间采用沟播的方式种植牧草4~6行,适合的牧草包括紫花苜蓿、沙打旺等。

2.以生态经济林为主的林草间作模式。

①杏树纯林。林带、草带宽分别在1米、2~2.5米,杏树栽植的株距约1.5米。

②花椒与杏的混交林。同种树木成行栽植,杏与花椒的比例控制在1∶2~1∶3,林带、草带宽分别在1米、2~2.5米左右,花椒、杏树的株距分别控制在5米、2米左右。

③山杏嫁接李树的纯林。林带、草带宽分别为1米、2~2.5米,李树的栽植株距约1.5米。

④枸杞人工纯林。林带、草带宽分别为1米、2~2.5米,枸杞之间按照1.5米左右的株距栽植。

⑤大果沙棘纯林。可控制林带、草带宽分别在1米、2.5米,沙棘树栽植按照1.5米左右的株距。

该模式要求在林木种植行之间按照沟播的方式种植牧草4~6行,主要选择豆科类为最佳;如果林地处于保水能力差、坡度陡的位置,则还需要设置生物防护埂,树种选择枸杞、沙棘、柠条等,密植,以取得良好的防护效果。

三、树木栽植技术

树木的选择要求长势健壮、有着发育充足的枝条、根系没有损伤、主根系长度超过20厘米、直径超过1毫米的侧根数至少5条、没有病虫害发生。苗木离土后放置的时间尽量缩短,可适当蘸取泥浆、用塑料袋包裹好,以防失水过多而造成苗木的死亡。栽植前定干短截处理,并对断口处进行封蜡。在土壤墒情好的时候挖穴,随时挖、随时栽、随时填土,以避免树穴内水分散失过快。挖穴的时候将底层的土与表层土分开放置。填土时先在树穴的底部施入保水剂200克/穴、农家肥15千克/穴、复合肥800克/穴作为基肥,与表土拌合均匀。栽植树木时,先在穴内中央位置挖小穴(长、宽、深均为40~50厘米),浇灌水5~6千克/穴,在水没有完全渗入到土壤中时进行搅拌,最后成为稀泥浆状;之后将苗木竖直放入到穴的中央,扶正后填土,并轻轻上提苗木,以将根系充分舒展开,逐层覆土、踏实,浇透水。对树盘进行修整,并选择地膜覆盖上,对周围的土壤进行平整。

四、牧草播种技术

1.整地。牧草种子的个体小,因此播种前要对林地进行精心的整理,确保地面平整、无大坷垃、上松下实。在整地的同时施入有机肥45吨/公顷左右。北方地区的气候较为干旱,林草间作技术要求土壤具有一定的疏松度、肥力水平及土壤墒情良好,可在秋季对林地开展全面深耕,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0立方米/公顷左右,且在播种前继续施入少量的化肥。

2.播种时期。不同牧草的播种时间一般会有所差异。针对黑麦草、百脉根、紫花苜蓿、白三叶等,除了冬季以外其余时间均可进行林间播种,其中以在春、秋季播种的效果最佳。播种后一般5~15天即可出苗。夏季播种最适合的时间在大雨后,此时地面水分较为充足。秋季播种的时间以9——10月较为合适,不可过晚,以免导致牧草长势细弱而无法安全越冬。

3.播种方法。牧草播种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以条播方式居多,也可选择撒播、点播等。播种量在7.5~22.5千克/公顷,播深一般控制在1~2厘米为好。牧草种子在播种之前需要先在阳光下晒1天,之后浸泡在水中,其间捞出上浮的瘪粒,24小时后捞出即可播种,有利于提高牧草的萌芽率。

五、林草间作管理

1.土肥水管理。林草间作后,土壤管理上要加强,及时为树木、牧草生长提供需要的肥水条件。秋季时对树木营养盘开展全面深翻工作,并逐年树盘外侧扩穴改土,深翻扩穴的同时结合实际施入合适的肥料作为底肥。苗期时,牧草的生长速度一般较慢,快速生长的杂草极易影响到牧草的生长,因此要及时将杂草清除干净。每次刈割牧草后应及时施入肥料,做好氮肥、磷肥及钾肥的搭配,并清除杂草。如果遇到长期气候干旱的情况,则需要适当灌溉。因此,对于前期间作类型,一定要确保水分灌足,避免树木、牧草之间出现争夺水分的情况。

2.树木整形修剪。结合树种的类型进行合理的整形修剪,创造利于树体及牧草生长的空间及光照条件。如对实施长期型间作的林间,如果树种为杏树、枣树、苹果树、李树等,适合的丰产树形包括小冠疏散分层形、自由纺锤形、开心形,修剪的方法包括长放、疏枝、抹芽、除根蘖等,可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以对树木的冠幅进行控制,在确保树木健壮、丰产的基础上为牧草的生长创造条件。

3.牧草刈割。一般林草间作模式下每年可对牧草进行2~4次刈割,不同的牧草刈割的时间不同。对于紫花苜蓿,刈割的适宜时间为出现第一孕花到开放的花数量达到1/10左右时;对于黑麦草,刈割的适宜时间为抽穗成熟期;对于白三叶等,刈割的适宜时间在叶层高度30厘米左右时。如果牧草选择多年生的类型,一般可6~8年进行1次更新;对于百脉根、紫花苜蓿等深根性的牧草,更新的周期可适当缩短,以免牧草与林木争夺肥料、水分。对于前期间作类型,可在深翻改土的同时逐渐往外对牧草进行铲除,避免牧草的根系影响到树木营养盘的生长。

4.病虫害防治。牧草的主要病虫害有蚜虫、潜叶蛾、霜霉病、锈病、菌核病等。要在牧草刈割后用敌敌畏、氯氰菊酯、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对树木上的病虫害,可采用涂药环、树干注射、喷高效低毒农药等方式进行防治,也可在牧草割后喷洒一部分残留期不超过25天的农药,要防止牧草上残留的农药危害到人、畜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