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爱卫办发布2022年度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评价结果,沙坪坝区在全国407个地级及以上市和直辖市辖区中位列西部地区第一,蝉联全市唯一的“重庆市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称号。
近年来,沙坪坝区高度重视健康城市建设,通过建机制、聚合力、重科普、惠民生等务实举措,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取得实效。
健全机制,凝聚合力
建设健康城市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新需求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沙坪坝区在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后,于2018年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建设。全区牢固树立以基层为重点的“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着力解决影响辖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郭晋/摄
沙坪坝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一把手”任组长,各部委办局、区级平台、社会团体和镇街为成员单位的健康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总体部署指挥健康城市建设工作。下设健康办,负责健康城市日常事务和综合统筹协调工作,镇街、部门单位统一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
2018年以来,沙坪坝区每年将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重点推进,并纳入区“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出台《沙坪坝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总体工作方案》,每年印发年度工作要点。同时,建立“5+N”工作机制,在全区层面成立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5个领域组,分别制定子方案和目标任务分解表,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行业系统建设工作,属地镇街和相关职能部门作为责任单位配合开展工作。
沙坪坝区还建立了健康审查制度,全区各部门和相关单位在拟定公共政策时,必须就政策对健康的影响因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对现有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进行补充或修订。还健全了考核评价机制,将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对各镇街、部门的年度经济社会实绩考核。此外,建立了“健康办—部门—镇街”三方互动联络员网络,为开展健康城市评价搭建数据收集平台。
通过全区共同努力,沙坪坝区被命名为首批重庆市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单位、2022年度健康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和重庆市健康城市样板区,所辖的土主镇、中梁镇、中梁镇龙泉村、丰文街道三河村被命名为首批重庆市健康细胞建设示范单位。
健康促进,科普先行
在健康城市建设中,沙坪坝区坚持“健康促进,科普先行”,以健康科普基地、健康场所为载体,通过各具特色的健康科普活动,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据统计,从2017年至2023年,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2.40%提升至34.58%,居民人均期望寿命由77.58岁提高至80.22岁。
杨飞/摄
沙坪坝区着力打造特色健康科普品牌,组建健康素养宣讲团和健康科普专家库,在全区累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1万余场,受益居民约43万人次。开展“健康夜话”主题活动,打造肿瘤专业特色“胖熊科普”品牌,组织专家进企业、学校、院坝等开展“健康基层行”科普宣传活动,举办“黄葛树下科普故事荟”品牌科普活动,并开设健康科普直播间,累计开展“云科普”500余场。
郭晋/摄
沙坪坝区在平顶山公园建设了重庆市慢病及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控健康主题公园,在五云山寨打造了沙坪坝区中小学生卫生应急能力培训基地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基地等,还打造了一批样板细胞场所:桥北社区“和美大院”、回龙坝镇“和顺茶馆”,利用基层自治模式,让社区健康教育深入居民院落;天陈路社区联合社会力量打造“健康益家”,实现“个人”管“家庭”的贴心服务;滨江小学将健康营养教育和劳动技能相结合,自主开发并实施健康厨艺课,以“一年两道健康菜”为目标,培养学生营养搭配、减油限盐的健康理念。截至2023年底,沙坪坝区已累计创建健康细胞场所1103个。
郭晋/摄
为营造健康的支持性环境,沙坪坝区建成全民健身点620个、农村“体育中心户”35户、镇街综合健身广场11个、登山步道16条、健身步道33条,城市“十五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农民体育工程”全覆盖,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2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累计达4282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9.38%,2023年建成2个市级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示范点,新建全民健身中心和健身点10个,开展沙坪坝区“百姓赛场”活动101场,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3.21%。依托“沙坪坝体育”微信公众号,为群众提供“沙坪坝健身地图”“健身指南”等全民健身便民服务。加强控烟禁烟举措,2017年至2022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由26.63%下降至18.52%。
郭晋/摄
沙坪坝区还成立了学生健康促进中心,打造“小沙粒”心理教育特色品牌,为全区中小学生家庭提供公益心理健康服务。扶持成立志爱工作组,进高校、社区开展三高、禁毒、结核、防艾等宣传。依托红岩志愿服务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广泛开展健康宣传志愿服务。
服务基层,健康惠民
为切实解决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群众健康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沙坪坝区将“健康小区”建设全面融入党建统领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健康自我管理+专业指导服务”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目前,全区已建成“健康小区”38个,其中样板小区15个,实现22个镇街全覆盖。
杨飞/摄
“健康小区”建设强化基层自治,161个村(居)委员会分管副主任担任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主任(兼任片区家庭医生团队副团队长),设立社区健康网格员,并将其与居民小组长、小区物业公司及业委会负责人、楼栋长及诊所、药房等相关人员纳入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实行每日、每周“工作目标、任务交办、问题解决”三清零,确保工作闭环。
推行党员、医师、护士、药师等“社区报到”制度,统筹调动辖区医疗机构、养老机构、药店、商超、酒店等社会资源,建立以居民“健康贤人”、小区党员及退休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为主的健康志愿者队伍、健康服务小分队,构建小区居民健康“全社会一盘棋”工作格局。融合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控等队伍资源,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进行监测管理。在小区建立急诊急救转诊绿色通道,引入社会资源为小区配置AED心脏除颤仪等急救设施,强化居民卫生应急意识,提升急救技能水平。
沙坪坝区还打造了标准化“红岩家庭医生工作站”45个,“健康小屋”38个,组建了“1+3+N”全专协同组合式家医团队154支,让家庭医生走出诊室、走进社区、走进小区,贴近服务居民。此外,还建立服务基层的全区放射、心电、超声、检验远程诊疗平台和前置审方系统,推广“移动公卫”进社区、进小区,在村社“红岩家医工作站”、健康小屋设置居民健康智能检测一体机终端等,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
下一步,沙坪坝区将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坚持共建共享,以实现全民健康为宗旨,助力健康中国重庆行动走深走实。
(记者 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