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沙区新闻 > 正文

沙坪坝:社区食堂提档升级 群众家门口享幸福“食”光

发布日期:2023-06-12 16:32
摘要:“价格实惠”“用餐便利”“兼具社区社交功能”……而今,社区食堂以其独具特色的特征和功能,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幸福“食”光。

“价格实惠”“用餐便利”“兼具社区社交功能”……而今,社区食堂以其独具特色的特征和功能,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幸福“食”光。

近年来,沙坪坝区以服务保障社区老年人就餐需求为重点,以“敬老爱老、便民利民、共建共享”为宗旨,大力打造社区食堂,坚持政府引导、合作经营、群众受益的工作思路,通过“合作+”模式,推动社区食堂建设。

有期待 解决就餐难问题

“来咯、来咯,出餐了。”伴随着一声吆喝,菜品全部出锅,餐车前,早已排满了等待用餐的居民,今年3月,沙坪坝区双碑街道勤居村社区食堂完成提档升级,正式复业开放,周围的居民老早就闻声赶来,准备“享受大餐”。

“菜品看着诱人、吃起又香,价格还不贵,几块钱就能解决一顿。”住在附近的黄婆婆年近70岁,在食堂首次开业时就几乎每天到这里用餐。“这里服务好,而且食堂这些都可以随便看,随时都能了解这些饭菜的制作过程,我们来这里吃也安心。”

2022年,社区食堂因发展需要歇业升级。今年社区食堂再次开启,居民们盼望已久。

“自己做的话,几乎每天都要花半天时间来做饭。特别是以前还有过这个食堂,所以对它特别期待。”年近70岁的黄婆婆说,社区食堂刚开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也成为了食堂的第一批常客,后来因为食堂的升级歇业,他们还不习惯了很久。“我们是日盼夜盼,时常都在问他们什么时候能再开。”

对社区食堂再次营业充满期待,是勤居村社区每位老人的共同点。这份期待不仅来自于前期社区食堂积累起来的认可,也是他们自身对社区食堂的需求越来越高。

“双碑街道勤居村社区是国有大型工厂原址所在地,老年人口占辖区总人口比例较大。其中也有一部分是空巢、独居。”据双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最初,他们就通过调研,了解到辖区许多老人家庭存在“做饭难”的问题,家里人少,在量上不好把控,做饭劳神费力,年龄越大越是力不从心,社区食堂的开设,刚好解决了辖区老人们面临的“做饭难”问题。“你看,现在食堂每天都是顾客盈门,你就知道大家对它的期待有多迫切。”

有品质 撬动民生服务大局

随着来社区食堂就餐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多,社区食堂已经不仅仅只承担起社区居民特别是老人们“吃”的问题。现在,社区食堂不仅用口味留住了老人们的胃,也通过不断深化服务,温暖着老人们的心。

“我们经常约起来这边写字、看书,给我们准备了专门的空间,每次练完就可以到食堂一起聚餐,每个人点一个菜,大家边吃饭边交流。”在双碑街道勤居村社区食堂,这里专门为老年人开辟了文体活动区域、娱乐活动区域和专门的阅读区域,社区食堂“老年活动中心”的功能在不知不觉中成型并完善,老人们可以自在地在这里会好友,还能结识一些新朋友。

石井坡街道的社区食堂,则依托运营企业的功能定位,结合辖区老人的实际情况延伸出了助浴、养老服务等更完善的功能。为此,他们连饭桌角都设置成圆角,甚至在部分餐桌的边沿还专门设置了凹槽用以放置拐杖,部分墙体上安置了扶手,还在食堂二楼、三楼等区域专门开设了养老床位,配备齐专业的护理人员,为的就是让有需要的居民能够在这里解决餐食问题的同时,还能在这里租用床位、享受养老院级别的服务。

从简单的吃饭延伸到娱乐、聚会,甚至延伸到养老,离不开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街道的支持和引导。据石井坡社区食堂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运营社区食堂之前,本身就有丰富的养老院经营经验,结合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优势,街道专门为它们筛选出了符合多元发展条件的社区食堂经营场所,让他们有机会、有条件结合自身优势,丰富社区食堂的服务内容。双碑街道为了帮助社区食堂实现更好服务,甚至还专门腾出临近场地,让社区食堂用以单独设置“音量”更大的娱乐活动区域,让老人们的不同兴趣之间互不干扰。

而覃家岗街道的社区食堂则完全由原本的养老服务站“孕育”而来。今年,覃家岗街道对老人进行了民生需求调查,根据老年人的愿望,结合当前已经建成的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功能布局和运营情况,决定放大养老服务站的助餐功能,叠加其他功能,依托养老服务站建立社区食堂。社区食堂嵌入养老服务站,不仅建设时省时、省钱、省地,而且实现了娱乐、就餐、健康服务一条龙,更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老年人的民生需求。

“社区食堂功能服务的多样化,其实为家门口养老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土壤。”据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设养老食堂之初,他们就在全域布局上下了功夫,协助区住建委在完整社区建设中科学布局社区食堂,联动卫健等部门在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中合理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食堂,帮助社区食堂选好发展点位,能服务和辐射更多居民。

有长远 “1+N”提升持续服务力

社区食堂不属于政府部门,而是市场运营主体,但因其具有的公益性,又与其他的市场主体有别。因此在具体的运营中,社区食堂兼顾起了公益与专业这两个属性。其中决定社区食堂是否能够进行可持续性服务,关键在于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能否赢利。

“婆婆,今天的饭送来了,还是给你们选的清淡的。”6月7日中午,石井坡街道社区食堂的红岩志愿者卢丽准时来到刘高曾夫妇家中,为他们送上中午的餐食。

刘高曾今年94岁,目前与87岁的老伴一起居住在石井坡街道中心湾社区,以往家里的餐食均由87岁的老伴打理。但去年,老伴因摔跤受伤,不再方便做饭。自此,吃饭成为两位老人面临的难题。正当刘高曾一家为今后的餐食发愁时,社区的送餐服务刚好出现,彻底解决了刘高曾一家的后顾之忧。

“基本上一日三餐我们都会给他们送到家里。”卢丽介绍,随着社区食堂工作开展的不断成熟,他们逐渐建立起1+N服务模式,社区食堂通过向社区服务站点送餐,可将食堂饭食直接送到居民家中,达到类似“快递上门”的效果,最终形成社区食堂向周边、身边、床边“三边”供餐的全域服务网络。“而且我们本来就是志愿者,在顺带送餐上门的过程中,也可以帮着老人家收拾下屋子,看看他们的健康状况。”

简单来讲,1+N中的1为社区食堂,N则为包括服务站点在内的更多可以与社区食堂合作并延伸社区食堂服务的人与事,包括卢丽这类志愿者在内,都属于N的范畴。

而“N”与社区食堂这个“1”的工作相结合,正好在社区食堂坚持公益性的原则之上,不断增强社区食堂的生命力。

“1+N模式的建立,无疑为我们这类社区食堂的发展和生存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据社区食堂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随着“N”的范围扩展,街道在辖区各社区设立服务站点,让社区食堂的服务半径得以不断扩大,市场扩容,能够推动社区食堂实现薄利多销。同时,主管部门和属地街道还协调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对社区食堂用水、电、气进行优惠,协调辖区无食堂的企事业单位到社区食堂就餐,增加销售渠道,提升盈利能力。另一方面,“N”在内容上不断延伸,包括与社区食堂联办社区活动,与红岩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开展的爱老、助老等活动,让红岩志愿者以社区食堂为阵地,集中为老人提供服务,帮助社区食堂摊薄成本。更重要的是,社区及公益力量的直接加入,还能为个别特殊群体提供更多元的服务内容。“本来我们这样的社区食堂,就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社区活动和志愿者活动能够与我们很好结合,这也是我们社区食堂得以健康长久发展的原因。”

(记者 裴梓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