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沙区新闻 > 正文

回龙坝司法所:坚守为民初心 打造“枫桥式”司法所样板

发布日期:2023-03-10 16:49
摘要:在践行“枫桥经验”的过程中,基层司法所该如何做?在重庆,有30个基层司法所的践行经验得到肯定,成为重庆市首批“枫桥式”司法所,而我区回龙坝司法所是其中之一。

在践行“枫桥经验”的过程中,基层司法所该如何做?在重庆,有30个基层司法所的践行经验得到肯定,成为重庆市首批“枫桥式”司法所,而我区回龙坝司法所是其中之一。

回龙坝镇作为国际物流枢纽城和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点项目的主要承载地,征地拆迁、建设开发、安置房管理等领域的矛盾纠纷突出,近年来,回龙坝司法所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坚持“三合”理念,服务大局、立足长远、创新推动,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基层司法所的职责和使命。

从“看你面子”到“一起谈谈” 小阵地解决大问题

“就我们那栋,今天早上有人丢烟灰下来,要不要举行个议事会一起谈谈这个事儿。”聚龙城社区的张大爷正在向社区工作人员反映今天早上遇到的问题。很难想象,现在彬彬有礼的张大爷,以前遇到问题常说的一句话是;“看你面子,今天这个事儿我就不跟他计较了。”

从“看你面子”到“大家一起谈谈”,这样的改变,得益于回龙坝司法所长期以来对“理”与“法”的坚持与宣传。

回龙坝镇聚龙城社区,作为安置有1.5万名征地拆迁安置群众的纯安置小区,是曾经的矛盾聚集地和纠纷交汇处。最开始,大家脾气大、矛盾多、调解难度高,居民们之间调解问题仍沿用着“熟人逻辑”,靠着威望高、关系广,强行把问题压下,这成为回龙坝司法所面临的难题。

问题多,那就迎着问题去。

2016年,回龙坝司法所针对社区的实际情况,决定将司法所“搬”到社区里,一旦居民之间有矛盾,他们就现场调解,将“理”与“法”带到居民中间。

但问题不是天天发生,一天24小时的值守就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如何把其余的时间利用起来,又成为解决现实问题后面临的又一个问题。回龙坝司法所决定把法治宣传带入工作中,在等候时间里,向社区居民宣传政策、法律法规,甚至把居民们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矛盾带入宣传中,用身边事来影响身边人。没想到这“凑数”的法子却“歪打正着”,迅速在居民之间形成影响,遇事讲“理”,解决靠“法”的理念逐渐成为社区居民解决问题的大趋势。临时办公点也因此成为定例,作为专门调解居民矛盾的小阵地,"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成为聚龙城社区常态。

从“小阵地”到和顺茶馆 资源整合迎来基层社会治理大舞台

近日,回龙坝镇聚龙城社区的和顺茶馆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课,“课堂”变成了律师事务所,居民还亲身参与模拟了“法庭断案”的过程,让居民加深对法治知识的认知程度。

事实上,和顺茶馆的诞生,最初正是脱胎于回龙坝司法所在社区里长期设置的“矛盾调解小阵地”。

“随着宣传和调解效果的逐渐显现,我们就在想如果让更多专业的力量进入到这里来,那我们的调解工作是不是会做得更好一些。”回龙坝司法所所长何梅回忆到,后来,在他们的牵头下,法庭、检察院、公证处等多方资源陆续来到社区,在调解问题、宣传宣讲时发挥各自优势,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便民诉讼等多项法律服务,共织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

2019年,随着聚龙城社区民事调解工作以及法治宣传工作成绩凸显,吸引了更多资源进驻其中,社会基层治理品牌——“和顺茶馆”应运而生,以前区司法局的调解宣传功能则融入“和顺茶馆”,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而今,回龙坝司法所则依托“和顺茶馆”打造了“法治图书角、法治长廊、法治讲台”三大法治阵地,注入“身边法戒、法伴人生、法治俚语”三大法治主题,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以此固化法治信仰、培塑法治思维。

从“主导”到“全面融入” 创新方式服务升级

“有了更好的平台,那么我们更是要找准定位,找好干事的地方。”为此,回龙坝司法所设立“和顺堂”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综合站点,为公共法律服务下沉提供平台,共享空间,“一站式”满足群众各项法律需求,保障基层法律服务“供给侧需求”。

为了更好听取意见、接待群众制度化、常态化,司法所创新方式,通过“群众点单”+“茶馆跑堂”的方式,居民开“菜单”说需求,公检法司接单“上菜”,让普法“菜点”符合群众需求。

同时,定期开展司法所“送法”、莎姐“讲法”、民警“说法”、律师“普法”等特色普法栏目,送上《民法典》、反诈宣传、未成年保护法等法治专题,“巡回法庭”不定期开庭审理群众高度关注的民事案件,居民踊跃旁听案件审理,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普法教育。这一过程中,司法所仍坚持“排班制”方式,固定接待时间,司法所、法庭、派出所等职能部门排班接待群众,为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群众可根据自身需求在对应时间寻求专业法律帮助,家门口即可享受各项优质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而对于调处的重大疑难复杂纠纷,回龙坝司法所派专职人民调解员长驻和顺茶馆,整合律师、法官、乡贤等专业力量,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30余人的“和事佬”调解员队伍满足居民对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需求。同时,指派专人对调解结果、履行情况落实跟踪回访,让“定期排查、受理登记、分流指派、联动联调、应急调处、定期回访”六大环节相互衔接,构建排查调处闭环模式。

(记者 裴梓臣)